2021-4-13 | 醫學檢驗論文
一、開放實驗室的措施
1.實驗時間上開放
在開放實驗室前一般都是預先做好計劃和安排,但在開放時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例如指導教師另有其他工作安排、學生開會等,遇到這些情況,本系進行了靈活應對,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他時間,如利用7~8節、晚上、甚至是周末來開放實驗室。
2.實驗程序上開放
傳統的實驗教學因實驗時間的限制,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試劑的配制、部分標本的預處理都是由教師準備好,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按規定程序進行操作,而在臨床工作中學生就會缺乏完整的工作流程技能。針對這些情況,本系加強了常用試劑配制、標本接收、預處理、操作前期準備及廢液、污染物處理等環節的訓練。
3.實驗模式上開放
傳統的實驗教學基本都是針對性強、內容單一的單列項目,使初學的學生易于掌握,但臨床上基本都是多項目的模塊組合。面對這種與臨床實踐脫節的情況,本系結合臨床實踐,推出多項目組合的教學模塊,如肝功能組合、腎功能組合、尿液綜合分析等模塊等進行訓練。
4.實驗資源上開放
學校雖然有先進的教學儀器,但因為價格昂貴,較好的檢驗儀器都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各種先進儀器的數量都不可能很多,一般只有1~2臺。在儀器教學時,只能開設演示實驗,一個班的學生同時圍在一臺儀器旁,聽教師講儀器的結構、原理及簡單操作方法,沒有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或者只有個別同學操作,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掌握儀器操作,導致實習時,面對新儀器無從下手,而帶教教師也不敢放手讓其操作儀器。面對這些問題,本系實驗室進行了分批的小組教學和開放,由教師在旁指導,每個學生都有操作儀器的機會,從而較好地掌握儀器操作。
二、開放實驗室的探討
1.開放實驗室取得的效果
經過幾年的開放實踐,各種開放實驗室措施的實施,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通過實驗項目和實驗時間的開放,突出基本實驗技術的操作,變“教學固定項目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需求項目為中心”,學生掌握了合理分配時間,并根據各自的情況培優補差,掌握了所有常用的技能操作。通過實驗程序的開放,突出完整的臨床操作流程,使學生掌握醫學檢驗專業的工作流程,實習時即可全面開展工作,不再是只懂“流水線樣”的操作。
通過實驗模式的開放,突出符合臨床實踐的多項目模塊組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有效、準確的檢驗信息,加快成為一流醫學檢驗人才的步伐。通過實驗資源的開放突出與臨床儀器學的接軌,增加了學生進入實驗室接觸各種實驗測量儀器的機會,使在實驗課沒有動手操作的同學能夠大顯身手,既熟悉了實驗內容,又基本掌握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提高了實驗室的使用率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實驗教學資源。
2.存在的不足及建議
實驗室的開放,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開放的力度不夠大,雖然在時間和項目上進行了開放,但基本都是教學預先安排好的內容,缺乏學生的自主設計,無法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今后還應啟發、指導學生研發設計性實驗,加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醫學檢驗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儀器學的發展一日千里,對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環境及條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而且長期開放實驗室也需較多耗材,因此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不斷改善實驗環境、更新實驗設備、增加實驗耗材,以滿足開放實驗室的需求。
(3)因為各級醫院的條件、資源不一,檢驗科的儀器設備廠家、型號、功能、操作程序大都不一致,而任何一間醫學院校都不可能具備很多儀器,在這種情況下,實驗室應該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而興起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收集、制作各類型檢驗儀器的型號、原理、結構、操作編程、工作流程、實驗室信息系統的相關視頻及PPT,使學生拓展知識面,了解自動化儀器在臨床的應用及發展,加深對現代化儀器的了解。
三、開放實驗室的總結
綜上所述,雖因某些條件的限制,開放實驗室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醫學檢驗實驗室的開放以它特有的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知識涉及面廣、實驗時間靈活等特點,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得到了學生的歡迎。
作者:賴添娣 李佰靈 單位:韶關學院醫學院醫學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