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來我國外貿傳統
競爭優勢不斷弱化近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原來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稟賦如勞動力、土地、電力、環保等成本已遠超周邊發展中國家,原材料成本甚至高于發達國家。在中低端工業品市場上,中國出口正遇到許多成本更低廉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拼資源、拼價格的增長越來越難以為繼。外貿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高新技術和品牌產品出口存在短板。2012年,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比重不足30%;擁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企業僅占總數的20%左右。中國雖然已經成為數一數二的貿易大國,但是無論從出口產業結構、產品技術含量、經營主體競爭力、創新能力以及外貿宏觀管理,還是從人均貿易規模、獲利情況看,與貿易強國相比都還存在較大差距。現階段,如何在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規則的框架下,提高外貿競爭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普遍認為,現行國際貿易規則下,出口補貼等財政政策已不被允許,政府所能做的,主要是通過貿易規則許可范圍內的金融支持政策,實現金融資源更有效率的配置,最終促進出口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技術進步,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二、金融支持在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中的作用
(一)金融支持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
在我國,由于證券市場起步較晚,且政府管制較為嚴格,融資難度大,所以長期以來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間接融資而非直接融資,這樣,銀行等金融信貸機構就在企業融資活動中占據了核心地位。而銀行在提供融資時,不論是出于政府政策規定,還是出于銀企關系,抑或是出于規避風險等方面的考量,都比較傾向于將信貸主要投放于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信貸總體供給偏緊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在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方面的困難尤其突出。具體到外貿企業,由于我國外貿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占比很高,因此在爭取銀行信貸方面所遭遇的困難非常大。加之國際貿易競爭激烈,外貿企業又必須遵守嚴格的貿易法規,因此在面臨信貸約束時,往往只能走民間融資的渠道籌集資金,被迫支付高額的融資成本。因此,通過對外貿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擴展外貿企業的融資渠道,消除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外貿企業的信貸歧視,就能夠有效降低外貿企業的融資成本,這樣也就直接降低了其經營成本,令其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優勢。即便不能獲得成本優勢,至少也可避免由于信貸成本高造成的成本劣勢。
(二)金融支持有助于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效應
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企業對資金渴求強烈,但因無法獲得充足的擴張資本常常面臨流動性約束問題。而金融部門具有融通資金的能力,能夠幫助企業獲得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支持,使企業能夠擴大生產,實現規模經濟,從而降低成本,獲得比較優勢。在我國,外貿企業的流動性約束問題比較嚴重。首先,是經濟增長高速期資金供給偏緊的總體形勢決定了企業的流動性約束;其次,仍是上文提到的外貿企業性質問題,它們在爭取信貸或融資、發債時相對于國有企業總是處于劣勢地位。此外,市場融資成本高昂,使得企業即便能夠找到融資途徑,也很難在高融資成本下充分擴張、享受規模經濟的利益。由于流動性約束的存在,企業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外貿企業的競爭優勢。還有企業反映,銀行放貸受政策影響大。本次備受關注的光伏產業,商業金融機構對光伏企業采用“一刀切”政策,在光伏企業發展順利的時候大量放貸,當光伏企業陷入困境之時,無論企業優劣又全部抽貸、惜貸,使得光伏企業雪上加霜,即使是具有比較優勢的光伏企業也難以運轉。
(三)金融支持有利于企業技術進步
一方面,發達的金融支持體系可通過其分散和轉移風險、動員儲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功能,使高新技術在種子期、孵化期、成長期都能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進而積極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提高資本運用效率,促進技術創新與推廣。另一方面,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對金融的依賴程度較高。一般而言,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一般是外源融資依賴性強的行業,發達的金融支持體系所具有的高效融資渠道為這些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并分散了研發風險。因此,國家金融支持水平越高,其科技水平也可能越高,則該國將在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上具有比較優勢。近年來,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網絡產業、信息技術的飛速提升,已經證明了金融支持對技術進步的重大推動作用。對于外貿企業來說,要克服低端制造業的局限、改變產業鏈中的不利地位,必須獲得充足的金融支持,早日實現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升級。
(四)金融支持有助于企業降
低交易成本、分散經營風險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存在,為解決貿易風險提供了一種途徑,實際上起到了管理和規避風險的作用。金融機構具有專業能力與信息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克服市場經濟信息不完全與不對稱的問題。此外,銀行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組合,證券市場具備的資產證券化的功能也能實現這一效果。這種投資組合的出現首先降低了資產的非系統性風險,給投資者帶來了穩定收益;同時,高風險項目也獲得了資金支持,從而有了盈利的機會,為社會創造財富甚至是技術的創新。金融體系通過交易、對沖、分散和共擔風險等方式,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另外,風險投資的出現將資金的配置、使用和監督結合起來,激勵了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目前,我國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發展程度相對較低,金融管制仍較為嚴格。要提高企業出口競爭力,必須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三、金融體系支持外貿發展存在的具體問題
總體上看,我國金融支持力度與外貿發展要求還有差距,與我國日益增長的出口金融支持和服務需求不相適應。出口信貸、出口保險的規模與比例都較小,金融支持外貿的業務種類較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具體看,我國金融體系存在貿易融資效率低,融資費用偏高,尤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較高等一系列問題。第一,貿易融資中的問題。金融機構數量少,融資工具少,流動性不足,融資形式單一;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手續繁瑣,在企業中應用還不多;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偏向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供應不足;缺乏有效防范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措施,信用機制不健全,貿易融資的資金供給后勁不足,缺乏現金的全球性銀行系統做支撐等。第二,出口信用保險中的問題。出口信用保險缺乏乏力保障和約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薄弱;出口企業風險防范意識不強,投保意識薄弱等。第三,外匯管理中的問題。現行收匯核銷制度存在諸多弊端,貿易融資資金異常波動加劇經濟金融風險,加大監管難度。第四,我國保理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一個是法律層面,我國還沒有針對保理的專門立法,保理業務登記平臺已經成立,但還不具備法律效力,保理的監管歸屬不明確,且保理業務還存在操作性的難題;社會信用基礎數據庫不完善;買方不愿確認應收賬款轉讓造成大量保理業務被放棄;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買方信用風險集中于銀行;外匯管制對保理業務的開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四、發揮金融對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作用的政策建議
(一)加快完善金融立法,完善出口信貸體系
我國在1994年就已經設立了中國進出口銀行,2001年成立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但都是在只有政府行政命令而無相應人大立法的背景下成立的。在實際運營中,出現了政策性金融機構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功能重疊甚至相互競爭的現象,在一些地區也出現地方政府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干預的情況,從根本上說,這都與缺乏相應的政策性金融立法有直接關聯。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中國進出口銀行為官方出口信用機構。出口信貸屬于特殊的范疇,既不能用一般商業銀行的法律來約束,也不適用商業保險公司法。世界上發達國家都是制定專門法律法規約束出口信貸的行為,規范其智能、經營方式、業務范圍、資金來源、組織結構及與國家政府的關系等。目前,我國要進一步完善出口信貸體系,必須盡快通過立法形式確立中國進出口銀行為我國官方出口信貸機構,并使其成為出口信貸體系的核心。
(二)推進商業銀行改革,改進金融對外貿的支持體系
商業銀行支持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關鍵在于提高銀行的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以滿足各類外貿企業的多樣化融資需求,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最終使各類型外貿企業,特別是外部融資依賴度強烈的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能夠真正獲得強有力的信貸支持。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占主導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激勵機制相對保守,必須加快改革銀行觀念,改革現行制度,提高人員素質,積極開發業務新產品,大力發展國際貿易融資;針對外貿企業的實際需求,切實有效推廣對外貿企業的支持業務。在完善制度,控制好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前提下,應努力開拓國際業務市場,改變過去等客戶上門的被動做法。銀行應在保證融資安全性的情況下,簡化融資操作手續,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和負擔,提高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積極性。
(三)創新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具體方式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下行調整周期,從許多外貿企業倒閉的案例來看,大部分在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等對外貿長期提供金融支持的機構,在既有傳統業務模式的基礎上,需進一步拓寬思路,既要扮演好國家政策銀行的支撐作用,也要加大市場行為力度,創設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工具,積極創新金融支持方式,開發多種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滿足外貿產業的需求,幫助其規避經營風險、實現長期穩健經營。同時,還可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信息供應、信用評估體系建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向業界發布全面、權威的信息報告,引導出口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外貿企業提供相關金融信息咨詢服務,幫助外貿企業把握國際市場動向,甄別貿易伙伴資信,降低貿易風險。
(四)銀行應形成供應鏈融資的新理念支持企業發展
目前企業對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的要求,已經從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現金流量控制的要求,發展到對資金利用率即財務管理增值功能的要求。這種變化意味著對現金流、貿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趨同管理要求。因此在國際貿易中,銀行必須從僅僅提供商品交易中傳統的交易服務,發展到介入交易的全部環節,形成供應鏈融資的新理念,圍繞大型核心企業資信,大力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借助現代化工具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控制,依托可信企業資信為其上游中小供應商和下游中小經銷商提供無抵押融資服務。這既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幫助大型核心企業提高了出口競爭力。
作者:章海源 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