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教育現代化概述
1、特殊教育現代化的背景
進入新世紀后,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以人為本觀念深入人心,國家和政府從政策層面給予殘疾人群體更多關注,包括教育部門、學校、企業在內的社會全體對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認識普遍提高,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特殊教育內涵與外延獲得更新與完善,特殊教育事業價值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更加注重特殊教育的服務性、公益性與可持續發展性。
2、特殊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在我國實現特殊教育現代化,其實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轉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更加重視生產實際應用的特殊教育。隨著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特殊教育現代化將徹底改變傳統特殊教育面貌,為推動整體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不可磨滅的作用,特殊教育現代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具體表現在:淤更加注重知識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突出理論教學的實踐應用性,有助于殘疾人群體職業生涯發展;于現代化的特殊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它更加開放、多樣,強調“打開大門來辦學”;盂完善考核評價標準,主動走出傳統應試教育體制陰影,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社會輸送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復合型人才;榆轉變教學思想,豐富教學方法,善于運用多媒體等電教設備,創新教學內容,將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科研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合理運用激勵性評價,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個性發展。
二、實現特殊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首先,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模式現代化。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實施情智教育。教育是永恒不變的主題,隨著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人本主義觀念深入人心,我國特殊教育體系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新課程標準改革如同一股春風,帶著久違的清新吹進了特殊教育校園,洋溢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現代化教育模式要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通過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學生,實施情智教育,更加強調對特殊學校學生的尊重與關心,合理運用激勵性評價,營造出富有濃郁人情味的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學生勇于表達,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和情感的雙重收獲。
其次,完善教學設備,實現教學硬件設施現代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實現教學硬件設施的現代化,特殊教育現代化才有了物質保證,同時它也是衡量特殊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教育設備層出不窮,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為教育現代化拓展了新思路。具體來講,特殊教育學校應積極引進多媒體電教設備,完善電教硬件設施,如多媒體電子閱覽室、語音室、投影儀、攝像機等,將這些現代化的電教設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通過這些多媒體電教設備的合理運用,將音像動畫融入到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刺激學生感官感受,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根據不同殘疾學生群體要求,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學習新知識。此外,政府應加大對特殊教育設施建設扶持力度,推動特殊教育現代化。
最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特殊教育現代化。作為特殊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特殊教育現代化發展。特殊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熱愛特殊教育事業,尊重殘疾學生,切實關心學生,其次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良好的業務水平。學校應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訓、進修,提高教師專業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積極主動地為教師創造深造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了彌補特殊教育行業當前師資不足的情況,鼓勵高校大學畢業生積極投入到特殊教育事業中來。通過完善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殘疾學生實踐應用技能提升,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現代化的特殊教育模式下,突出對特殊學生群體的尊重與關懷,主動與之交流溝通,發現學生的價值,挖掘他們的潛能,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因材施教,實現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而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蔡林 單位:安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