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德育論文
一、初中德育實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施過程有待改進:首先,初中德育課程的內容設置存在著脫離實際的問題。部分學校的德育課程內容注重對知識的系統化的強調,容易將德育知識與德育生活實踐分開,切斷了德育與生活的聯系。比如部分思想品德課程,在學生的知識掌握評價過程中,注重知識的考察,而忽視了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內心成長。其次,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影響因素還有德育方法的問題,德育的開展過程需要綜合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然而在實際的德育工作過程中,通常是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功能發揮。還有部分初中德育的教育者,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和道德教育理念落后等問題也影響了初中德育的實效性。
二、增強初中德育實效性的實施策略
1.因材施教的多元評價機制
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自身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個性品質,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就要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建立多渠道的班級評價機制。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德育評價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對學習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使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養,從而提高思想素質。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學校可以通過來自教務處、德育處、學生會等多部門的考核,確保評價數據的真實性。在評價中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多元評價機制能夠促進各個層面學生的有序發展,減少在單一評價中出現的德育落實的誤差,有效落實學校的德育工作。
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德育內容
增強初中德育實效性的實施策略之二是提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德育內容,德育內容是初中德育的核心載體,德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直接影響學校德育的整體質量。一方面,從內容的完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增加分層次的德育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選擇適合學生的德育知識,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們身邊發生的事情。比如道德教育中,對于公民義務勞動的規定,通過對于各種表彰獎勵和勞動模范等案例的講解和討論,讓學生自主體會,內化個人行為。另一方面,各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現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此外,還可以增強鄉情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熱愛家鄉、熱愛民族。
3.創新型德育方法的落實
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對于提高德育實效性起到關鍵的作用,在德育課堂實踐中,需要及時采取創新型的德育方法。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德育內容。一方面,可以采用討論法改進學校德育內容的設計和安排,提高德育課堂的實效性。在學習思想品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同時,還可以使用多種形式的方法去討論,討論問題不僅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而且對加深記憶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榜樣示范法。在學校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諸如尊老愛幼的模范、懂得感恩的孩子、遵紀守法的學生,通過宣傳這些同學的事跡讓大家都懂得何為正能量,從而將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
作者:李維波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田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