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眾所周知,美術作業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的成果,許多學生在完成好作品后就想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事實上,很多時候學生絞盡腦汁創作的作品,往往只得到了教師一個人的欣賞,簡單的在作業上打個分就完事了,此舉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所以,教師在展示學生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鼓勵學生展示出個人的“自信與風采”以及“個性與智慧”,而且還要鼓勵學生全部積極參與,在一種質疑、討論的愉快情境中合作學習,達到對美術課學習任務的整體把握。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通過展示學生作品來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呢?
一、搭建平臺進行展示
課堂上學生完成美術作業后,教師應該留出一定的展示時間,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再請上一些小評委來品賞作品,然后在其認為非常優秀的作業上貼上五角星,同時講明理由。在這個展示和評價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從其他同學的作品中學習到了更多的方法,獲得了更多的奇思妙想,能夠做到及時取長補短,從而使自身的思維更加活躍。
此外,創新一些展示方式也能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大大提高其創作積極性。如在學習水墨畫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制作好的簡易卷軸,等學生作品完成后,可以將他們的作品粘貼在這些卷軸上。這樣一來,學生覺得自己的畫也享受到了畫家作品的待遇,他們的創作熱情一定會高漲。當學生制作樹葉拓印畫、紙貼畫時,教師將他們的作品裱在KD板制作的一些簡易小畫框里,使作品可以顯得更精美。學習“畫汽車”一課時,教師將黑板布置成公路,上面跑滿了各種各樣學生們制作的小汽車……這些與眾不同的展示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課堂展示的時間比較短,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地欣賞,因此還需要教師另辟展示的區域來展示孩子們的優秀作品。例如可以在各班教室后面的墻面上開設“美術角”、“小畫家”等展示區;在學校的圍墻、教室的走廊以及學校櫥窗等處張掛優秀學生的作品。這樣一來,既展示了學生的美術水平,又美化了校園的環境,為整個學校營造了一種高雅的藝術氛圍。
其實,學生作品的展示就是一種分享與互動學習的方式。多平臺進行展示,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更直觀、更豐富的學習渠道,豐富了他們的視野,拓寬了他們的思路,可以促進他們可持續發展。
二、創設情境展示作品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教師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對展示學生作品,激發其積極性也可以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如在學習“做頭飾”一課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小組在確立要表演的故事后,根據故事的分工進行合作,要求學生做出符合人物要求的頭飾;接下來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臺詞,制作完成后安排表演。學生制作了頭飾并即興表演了《西游記》《三只小豬》等一些經典劇目,有的學生還自編自演了《植樹》《我的生日》等劇本。在整個自導自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制作頭飾,培養了一定的美術技能,同時也學會了表演,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有趣的情境表演更像是一場游戲,讓學生身心愉悅。在學習制作面具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慶“六一”活動的契機,在班級里舉行了一場“假面舞會”,教師讓學生們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邀請其他同學共舞,快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此外,在設計“文具盒”、“帽子”、“鋼筆”等用具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行“拍賣”游戲,讓學生先介紹自己作品的優點,其他的學生手里拿著自己準備的“錢幣”(紙鶴、五角星等),看到滿意的就進行“支付”,最后以獲得“錢幣”的多少來定出最佳設計、最佳創意、最佳造型、最佳色彩等一些獎項。
三、通過應用激發創作
應用屬于一種特殊的作業展示形式,通過實際應用,學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作品的價值,這比單純的展示來得更有意義,更顯得別具一格。
例如,學校里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生卡,因為種種原因,一年級的小朋友沒能掛上。在學習了“我的胸卡”一課以后,教師引導一年級的小朋友通過自己的雙手,制作出了樣式不一的胸卡,他們把胸卡掛在自己的胸前,一個個得意極了!另外,美術教師還可以把每節課中學生的優秀繪畫作業留下來,把其作為學生參賽作品的原始創作的草圖,進一步輔導學生進行深加工,讓這些“低檔商品”變成“高檔商品”。由于這些“高檔商品”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及獨特的個性特點,所以它們往往就是各級各類少兒美術大賽中的最終獲獎作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美術作業秀,在校園里選擇合適的地點布置樓道畫廊,使其成為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給師生及家長以一場鮮明、活潑的視覺盛宴。
總之,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展示方式,可以很直觀地展示學生的美術活動成果,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激發其更多的創作激情,使他們產生極大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同時,這樣的做法也創設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了所有學生都能盡情“秀”,“秀”出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