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經濟管理教學思考
一、加強經濟管理教學工作的重要性
(一)外部環境、形勢發展的需要。
自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期。當前,面臨下行壓力、GDP增速放緩的經濟新常態,要使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國內外經濟形勢能力,全面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外部環境、經濟形勢發展決定了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不斷培養造就一支懂經濟、善管理的基層黨政領導干部隊伍。因此,黨校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培訓主陣地,必須不斷提高經濟管理教學水平。
(二)教學對象能力提高的需要。
從黨校的性質和職能來說,提高經濟管理教學水平的對象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雖然教學對象單一,但面臨的教學任務并不簡單,因為各級領導干部的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和經濟管理能力參差不齊。目前黨領導群體大多數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年代,有的高級領導干部甚至出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們的實踐經驗和領導能力水平及工作經驗相對較高,但與當前的經濟形勢任務相比,整體經濟管理水平不高,經濟管理能力素質也不高,有的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有的缺乏實踐經驗,甚至個別領導干部還缺乏對經濟管理重要地位的認識還不到位。因此,加強經濟管理教育工作,提高學員經濟管理水平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三)學科內在地位鞏固的需要。
據有關組織人事部門統計,黨政領導干部包括其他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參加黨校學歷教育人數中,學習經濟管理專業人數高達65%以上,明顯比黨校其他專業人數多。但多年來,外界對黨校學歷教育文憑效力飽受爭議,特別是2008年9月,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將此前“黨校學歷可以享受同等國民教育的有關待遇”的規定刪去后,社會對此解讀出現偏差,對黨校學歷教育,特別是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科地位有一定沖擊。由于過去寬進寬出的教學特點,黨政領導干部雖然取得相應專業資格,但和目前經濟形勢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相此,他們的經濟管理水平確實不高。為避免黨校教育特別是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水平出現滑坡,鞏固學科地位,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強經濟管理教學水平。
二、經濟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經濟管理專業相對于黨校所開設的其他專業來說起步較晚,存在課程設置不夠規范不夠合理、教學內容狹窄和教學模式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
(一)課程設置方面。
目前,許多黨校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有的沒有突出地方經濟發展特色課,有的過于側重經濟管理一般性理論,有的沒有注重干部能力提升,存在形式隨意性,內容單一性問題。在具體課程內容的設計方面,缺乏規范的課程標準和嚴格的監控管理。從而出現教師實際講授的內容與教學計劃、課程需求及目標所要求的內容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教師“有什么就教什么”、“熟悉什么就講什么”,存在因教師設課現象。因此出現了非計劃內容、內容缺失、內容錯位及內容重復交叉現象,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按需施教。
(二)教學模式方面。
基于黨校教學的特殊性,對于該門學科的教學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往往會背離黨校經濟管理教學的初衷,加之黨校師資力量不足,各種教學資源尚不完善,使黨校的經濟管理教學面臨著諸多的困難。目前,大多數教員尚未擺脫以“教師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傳統單一教育教學模式,像案例式、體驗式、情景模擬、現場教學等現代培訓方法運用的還不多。目前仍存著課堂面授,重教輕學,常使用講授式,還不能適應黨校教學特點,由于大多數都來自學校,沒有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不能滿足來自各個領域的領導干部的學習需求。對當今熱點重點問題及經濟形勢分析不到位、不透徹,不能理論聯系實際,自然也就不能引發學員主動學習的興趣,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三)師資力量方面。
目前黨校師資力量普遍不強,很多年輕教師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黨校任教的,他們的基本素質好,但缺乏教學經驗,缺乏下基層接受鍛煉和考驗的機會,在短期內很難成長為黨校教學的中堅。在黨校教師待遇不景氣的情況下,骨干教師流失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雖然各級黨校都將經濟管理課程作為領導干部進黨校培訓的主課,建立了經濟管理教研部。但由于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教學要求,亟需建立一個師資力量充足且教師能力水平高的經濟管理教學團隊。
三、完善經濟管理教學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課程設置要合理規范。一是突出共性需要。
從滿足學員的共同需要出發,開設講述經濟管理的一般原理通用的公共課,著重講授帶有共性的規律性的東西,如經濟管理的一般原理、職能、方法和手段。二是突出個體差異。考慮學員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和層次之間的差異性,采取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的措施進行課程設置。開設一些選修課和專修班,實行分灶就餐,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需求。分不同級別的黨政領導干部學員,分別專修《宏觀經濟管理學》、《中觀經濟管理學》、《微觀經濟管理學》,而不能搞“上下通吃”、搞“一刀切”。三是突出經濟形勢專題。結合當前實際,從當前國內及國際經濟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出發,讓管理者的思想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富具創新性。通過講解現實中和實踐中的經濟管理工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四是突出地方特色專題?;鶎狱h校教師應該下大力氣挖掘此專題,因為一般情況下,學員大多是本地領導干部,他們也急需了解本地特色的專題課,這樣對他們的工作會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模式要豐富多樣。
在發揮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運用豐富多樣的現代教育模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是著眼主動參與,實行案例教學法。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工作中的一些場景,讓學員把自己融入案例場景,供全體學員進行分析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強化學員的主動性、參與性,讓學員自己通過研究案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學員的能力培養。這樣可為學員們的實際工作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又對經濟管理原理理論知識進行了掌握、理解、消化和吸收,切實提高學員的理性認知水平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著眼互動交流,實行現場教學法?,F場教學是指,以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導向,通過在現場教學基地設置教學課堂的形式,由教師、學員、教學現場基地人員就地發現問題,共同研究和解決的一種主動式、多面向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是通過讓學員“零距離”接觸豐富多彩“活教材”,與教師、其他學員與教學現場基地人員共同探討、互動交流,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三是著眼體驗探究,實行開放性實驗教學法。開放性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再像以往簡單地對實驗本身進行講述,而是讓學員們探究性學習,安排學員結成小組親自進行實驗。教師主要是對學員進行啟發和引導,充分激發學員的興趣,提高其參與實驗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督促學員帶著問題搜集資料,設計論證方案,對相應的實驗進行驗證,并對實驗結果加以分析研究。同時,教師對于學員想進行的實驗要給予充分鼓勵,并通過實驗現象引導學員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若實驗出現誤差,教師應幫助其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見。若學生的實驗結果較為理想,教師則要對學生予以充分肯定。
(三)師資力量要加大加強。
制定基層黨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滿足經濟管理教學的需要,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黨性堅強、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是強化師資培養。實施“名師工程”。定期評選一次學科帶頭人,給予他們相應的政策扶持,聯系有關高校資深教授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培養和指導,使學術功底好、黨性堅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干。二是加大引人引智力度。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到黨校任教,建立專項基金,給予引進的人才在家屬安排、子女入學、工資待遇等方面政策優惠。著力構建“大師資”資源庫。多形式、多渠道選聘客座教師,構建開放式、高層次的校外師資信息庫,實現培訓師資的柔性流動。三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師德建設責任制。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法紀教育,對違反師德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不斷提高和強化教師的師德修養和黨性鍛煉。實行“嚴進寬出”的人員流動體制。除博士、碩士研究生可直接引進外,其他人員進入黨校按照“凡進必考”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擇優錄用。對不適應黨校教育工作的教師,每年分流1至2名到其它事業單位。
作者:李麗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