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近現代史, 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 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者們帶領我們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共同富裕探索與實踐的過程, 本文從對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共同富裕的時代內涵解讀, 在對共同富裕的理論淵源到內涵的科學客觀認識基礎上對中國階段性扶貧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辯證分析, 對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指導性意義。
《史學月刊》發表高水平的史學研究成果。尤其歡迎史學理論、史學評論、社會史、城市史、鄉村史、生態環境史、文化史、學術史、電腦與史學應用、新資料的發掘與研究等方面的優秀稿作。
一、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它在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主張上, 結合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順利過渡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與實踐, 在政治上、經濟上、制度上為共同富裕的實現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毛澤東對于共同富裕的認識理解、定性主要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土地革命開始。土地歸農民所有, 并對農民進行等級的劃分, 目的與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 即讓人民擺脫絕對貧困狀態, 實現漸進性的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后, 針對三大主要經濟成分, 提出了“一化三改造”, 順利建立了“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的經濟形態, 在經濟建設初期陸續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和文化教育、“兩步走”的戰略構想等, 在不同程度實現了生產力的發展、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期間出現了錯誤, 但是, 總的來說, 毛澤東對共同富裕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共同富裕實踐———鄧小平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是我黨、我國的一個歷史性轉折點。鄧小平曾講到, 對于經濟政策, 允許先富帶動后富, 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然后相互帶動, 以波浪式的形式向前發展, 最終促使全國各族人民比較快的富起來。鄧小平的先富共富理論對于共同富裕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隨后, 鄧小平陸續提出的“小康”、“兩步走”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構想等思想, 其實是將共同富裕在我國的目標量化, 通過實現四個現代化、通過小康之家、“三步走”發展戰略通過解決人民溫飽問題———達到小康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走向共同富裕三個階段, 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角度規劃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發展戰略, 體現了把實現人民共同富裕與發展生產力相統一, 無論是對鄧小平共同富裕理論的形成還是對我國早日實現共同富裕實踐都具有重大意義。
三、進一步豐富與發展———江澤民、胡錦濤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江澤民和胡錦濤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是在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江澤民的共同富裕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基礎, 主要從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物質基礎、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基礎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同富裕的目標, 這三個層面對共同富裕進行理論與實踐的豐富發展。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 江澤民的“新三步走”發展戰略、“三條保障線”等新的思想、舉措, 確保我國順利解決了兩億多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在扶貧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胡錦濤在共同富裕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 胡錦濤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 全面體現在他的科學發展觀中。他講到, 在“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中, 共同富裕就是“以人為本”的共同富裕, 體現和代表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富裕, 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四、將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改革創新精神融入共同富裕思想———習近平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了全新的指向。他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論述, 將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改革創新精神融入共同富裕思想中, “牢記使命, 不忘初心”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而不斷努力。習近平同志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是要國家富強, 是要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 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些話語中, 無不體現著習近平同志將國家、民族和個人三者利益緊密結合起來, 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要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 科學論證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的實現, 就必須要有一個充滿光明前途的路徑, 即全面深化推進改革開放, 用改革創新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分析與解決共同富裕問題, 將改革開放作為實現中國夢、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招, 將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戰略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等等, 尋求新的路徑與戰略, 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為2020年、2035年、2050年的階段性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琨.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發展軌跡和現實意義[J].黨的文獻, 2017 (5) .
[2]邱海平.馬克思主義關于共同富裕的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 (7) .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