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業日益增多與壯大,市政道路的質量就愈發重要。文章主要闡述了道路路基工程技術,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引 言: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道路建設步伐加快,對市政道路施工的技術及其質量控制提出了較高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使用品質。要做到路基的堅固而穩定,必須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質量的路基工程。在城市道路建設中,路基工程不僅工程量大,而且投資巨大,路基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路面的使用效果,提高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必須通過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嚴格施工程序、確保施工技術。
一、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質量要求
1.結構穩定性。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一定要保證路基整體結構的穩定性。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生整體失穩,發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來保障路基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2.強度。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要保證路基強度。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產生超過容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
3.水溫穩定性。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強度將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季節性冰凍地區,由于水溫狀況的變化,路基將發生周期性凍融作用,形成凍脹和翻漿,使路基強度急劇下降。應保證在最不利的水溫狀況下,強度不會顯著降低,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溫穩定性。
二、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點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處于露天作業,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在工程施工區域內的專業類型多、結構物多、各專業管線縱橫交錯;專業之間及社會之間配合工作多、干擾多,導致施工變化多。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關的土(石)方、沿線的涵洞、擋土墻、路肩、邊坡、排水管線等項目。
3.路基施工以機械作業為主,人工配合為輔;人工配合土方作業時,必須設專人指揮,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業方式。
三、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城市社會發展越來越快,而交通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得到了速度的發展,而市政道路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交通的順暢與否,所以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作為城市市政道路的基礎,路基的施工質量直接決定了道路的施工質量。由于路基經常受到地質、水、降雨、氣候、地震等自然條件變化的侵襲和破壞,以及不斷受到行車的碾壓,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堅固性、穩定性和耐久性。
1.施工測量。施工測量指的是在工程開工之前及施工過程中,根據設計圖紙在現場進行恢復道路中線,并定出構造物的位置等.施工測量的目的是將圖紙上所設計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狀及高程標定在施工現場地面上,并在施工的過程中指導施工,使工程嚴格按照所設計的圖紙進行建設,路基施工過程主要包括:導線、中線及水準點復測.施工測量中,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認真熟悉圖紙,檢查圖紙與設計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誤差;為了滿足路基施工期間需要,應在中線復測中增設臨時水準基點標高及加樁的地面標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測量防線時,要保證縱橫斷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構造物的定位和幾何尺寸滿足設計質量要求;要避免在施工損失,就必須仔細查找路面下覆蓋的各種管網路線。
2.填方路基。首先,在路堤填筑前,選擇一填方路段作為試驗段,在試驗段內測定土的松鋪系數、達到不同壓實要求所需的壓實遍數、設備的最佳組合、每臺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臺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術參數以指導生產。施工前進必須行試驗路鋪筑,對設計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此路段路基填筑平均高度80cm 時,對原地表面清理與挖除后,將表層翻松30cm,然后平整壓實(壓實度≥93%)后填筑;當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 時,對原地表面清理與挖除后,將路堤基底整平處理并在填筑前進行碾壓(壓實度≥85%)后填筑。
其次,在攤平過程中,注意保持每一土層的填筑保持一定的路拱,以確保施工期內路基的排水疏通,每層填土應超過相應標高下路基寬度,每側至少寬出50cm,以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滿足要求。
另外,平整完成后用20t 振動壓路機,根據在試驗段內所測定的在相應壓實度要求下所需有壓實遍數進行碾壓,碾壓時第一遍不振動,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由內側向外側按縱向進退式進行,碾壓時輪跡重疊0.4-0.5m,確保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
3.路基填筑。填筑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層厚,每層壓實厚度根據試驗段確定的最佳鋪填厚度進行控制。土石方運到施工作業段攤鋪后,用尺量測松土厚度,每填一層都應超出路堤的寬度,并有足夠的余寬,以確保路基邊緣的壓實度。壓實的分層厚度、壓實機具類型、碾壓(夯擊)遍數,均應視土的類型、濕度、設備及場地條件而定,以達到規定的壓實度為準。有條件應做試驗段取得施工參數。壓實標準采填筑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層厚,每層壓實厚度根據試驗段確定的最佳鋪填厚度進行控制。土石方運到施工作業段攤鋪后,用尺量測松土厚度,每填一層都應超出路堤的寬度,并有足夠的余寬,以確保路基邊緣的壓實度。
4.路基壓實。壓實應先邊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輕后重,以適應逐漸增長的土基強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機械推動。同時應在碾壓前,先整平,由路中線向路堤兩邊整成2%~4%的橫坡。在彎道部分碾壓時,應由低的一側邊緣向高的一側邊緣碾壓,以便形成單向超高橫坡。前后兩次輪跡需重疊12-20cm。應特別注意控制壓實均勻,以免引起不均勻沉陷。要特別注意的是,分層壓實的壓實厚度每層不應超過20cm。同一水平層應采用同類材料,不得混填。出現路基彈簧土時,應將彈簧部分挖出曬干后再回填。路基邊坡應同路基一起全斷面分層填筑壓實。
此外,在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證達到壓實標準。由于施工方法不對,路基的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使路面產生病害。防治辦法就是不同的土質不能混填,分別對不同的土質進行擊實試驗,標準實驗要準確,應通過鋪筑試驗路獲得相關的技術參數來指導施工,確保壓實質量,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檢驗縱橫坡度,保證每層土的厚度均勻,壓實度均勻,堅持橋頭涵洞處規范填土,保證達到壓實標準。
四、結論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整個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加強和優化路基施工技術,有利于提升工程施工水平。在實際工程中,必須充分把握其施工質量要求,嚴格按規范進行合理施工,相信我國道路路基施工水平必定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
[1] 嚴萍.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福建建材,2O08(3). ).
[2] 黃嘉衛.公路路基施工的壓實控制探討[J].山西建筑,2008.
[3] 王忠興.談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