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梅毒發病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而廣西梅毒的年報告例數持續占據全國前三位,其中隱性梅毒和胎傳梅毒增長的幅度更是名列全國前矛。面對嚴峻的梅毒流行形勢,為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對策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學依據,我們自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開展了不同人群的梅毒患病率及影響因素調查,現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暗娼、性病門診和婚檢三類人群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1105人。為保證資料因子的均衡性,調查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諸因素均基本相似。
1.2調查方法 對每個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體檢并采集實驗室標本。每個調查對象采集靜脈血5毫升做梅毒血清學檢測,檢測采用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初篩及TPPA確證[1]。
2結果
2.1梅毒防治知識知曉率情況 本次調查顯示性病預防知識的知曉率總體為39.0%,其中娛樂場所人群知曉率69.2%,顯著高于性病門診就診人群(33.6%)和婚檢人群(12.3%)。
2.2行為學因素情況 在對不同場所人群的調查中,有兩個行為學指標,即最近一次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情況[2]和婚外性行為的情況。其中最近一次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情況主要面對娛樂場所人群和性病門診人群進行。結果娛樂場所人群最近一次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77.89%)明顯高于性病門診就診人群(36.82%)。而婚外性行為調查主要面對婚檢門診人群和性病門診人群進行。性病門診就診人群的婚外性行為發生率(41.52%)高于婚檢門診人群(13.95%)。
2.3梅毒感染情況 在接受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的1105名調查對象中,共發現了梅毒病例236例,患病率為21.36%。其中娛樂場所人群的梅毒患病率(42.75%)明顯高于性病門診人群(21.29%)和婚檢門診人群(6.34%)。同時在檢查出的236名梅毒感染者中,有79例臨床體檢陰性,但通過實驗室檢測查出梅毒陽性,占33.47%。提示梅毒感染者中的無癥狀感染情況不容忽視。另外在在梅毒感染來源構成中,娛樂場所人群和性病門診人群的梅毒主要感染來源均為商業性行為,分別占83.05%和35.59,而婚檢人群梅毒的最主要感染來源則是婚內配偶感染所致(40.00%)。
3討論
3.1性病防治知曉率差異較大:自從廣西實施艾滋病防治戰略工程以來,加強了對各類娛樂場所人群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宣傳和行為干預活動,使這類場所人群的梅毒知曉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值得重視的是,婚檢門診人群代表了廣大普通人群,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這類人群的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顯著低于其他人群,顯示進一步提高普通大眾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應當成為今后宣傳和干預工作的重點。
3.2梅毒感染的行為學因素:娛樂場所人群最近一次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77.89%)雖然明顯高于性病門診就診人群(36.82%),但是前者的梅毒實際患病率(42.75%)卻明顯高于后者(6.61%),提示安全套使用率的提高并不能完全同步降低梅毒的感染率。此外,性病門診就診人群的婚外性行為發生率(41.52%)遠高于婚檢人群(13.95%),對應的,前者的梅毒感染率也明顯高于后者,其較高的婚外性行為發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通人群中梅毒感染的潛在危險性。
3.3梅毒患病率的主要影響因素:我區曾于2007年進行過一次暗娼性病患病率調查,當時該人群的梅毒患病率為7.17%[3],而本次調查該人群的梅毒患病率上升至42.75%,三年時間梅毒的患病率上升近500%,顯示商業性行為已經成為影響我區梅毒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隱性梅毒的患病率遠高于其他幾類梅毒,這類人群在沒有自覺癥狀的情況下,其性行為中基本沒有任何防護意識(其安全套使用率也是最低的),從而成為梅毒在普通人群中傳播的重要傳染源。調查還發現婚內配偶間的梅毒感染率位居商業性行為之后的第二位。與婚檢人群一樣,婚內配偶間的感染也屬于普通人群間的感染,可以揭示出目前針對普通人群的梅毒防治知識宣傳和干預仍是我們的薄弱環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