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行業的生產活動危險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發行業。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項目,施工場內進行立體多工種交叉作業,擁有大量的臨時設施,經常變化的作業面,除了“產品”固定外,人、機、物都在流動,若不重視安全,則極易引發傷亡事故。本文就施工項目傷亡事故的預防和處理予以闡述[1]。
關鍵詞:建筑施工;臨時設施;傷亡事故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isk, insecurity, accident-prone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inside the three-dimensional cross-operation of multi-types of work, have a large number of temporary facilities, frequently changing work surface, in addition to the "product" fixed outside, people, machines, objects are mobile, if the emphasis on safety, can easily lead to casualties. Be elaborated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asualti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mporary facilities; casualties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事故的后果,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事故的發生也并非必然,而是隱患加觸發性違章。由此可見,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之外,各類工傷事故都是可以預測、預防的。事故分析工作,就是研究事故因素,產生的原因,發生的規律,以便提出對策、做好預測、預報、預防,以最終達到減少或消滅事故的目的。
二、工傷事故的概念及特點
國務院《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中規定“企業對于工人職員在生產區域中所發生的和生產有關的傷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事故)必須按本規定進行調查、登記、統計和報告。”其中給了兩個條件,一是生產區域,二是和生產有關。傷亡事故系指職工以及民工、臨時工、參加勞動的學生、老師和干部等,在企業施工生產中,由于生產區域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錯誤,突然使人體組織受到損傷,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機能,以致使負傷人員立即工作中斷的一切事故[2]。
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進行分類,傷亡事故類別共有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器工具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刺割、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和受壓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20種。建筑施工主要傷亡事故類別從建筑施工的特點,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處交叉作業、垂直運輸、使用電氣工具以及基礎工程作業中。傷亡事故主要類別是: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這四類傷亡事故死亡人數,每年占因工死亡總數的70%~80%,其中高處墜落占35%左右,觸電占18%~20%,物體打擊占12%~15%,機械傷害占8%~10%,這四類事故被稱之為建設施工中的四大傷害。近年來,由于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物的增多而不斷增加地下室的設計,土方大開挖的工作量增多。于是,由于土方開挖時不按要求放坡或支護沒有施工方案、支護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漸增多[3]。
三、工傷事故的分析與預測
1、工傷事故的分析。進行工傷事故分析必須做到:收集的資料必須準確可靠;資料整理時必須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總;統計圖表清晰明了,且便于分析和比較。分析方法很多,應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選擇分析方法。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數理統計和統計表。把統計調查所得的數字資料,通過匯總整理,按一定的順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內。通過表中的數字、比例可以進行安全動態分析,研究對策,實現安全生產動態控制。
(2)圖表分析法。它是以統計數字為基礎,用幾何圖形等繪制的各種圖形來表達統計結果。
(3)系統安全分析法。這種方法既能作綜合分析,也可作個別案例分析。這種方法科學、邏輯性強,較直觀和形象,考慮問題比較系統、全面。
2、工傷事故的預測。事故預測的目的就是為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提供決策的依據,進而為工程規劃、發展計劃提供先決條件。根據因果論的觀點,事故的發生總是由于過去或現在一連串人的操作失誤和機器的失效引起的,而這些失誤和失效表現的形式也很復雜,有些是顯現的,如人的誤操作。機器的破損,有些是潛在的,以逐漸量變的形式向危險逼近,如人的識別差錯、機器泄漏等。事故預測就是對引發事故的各種因素、各種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各種因素對造成事故的危險程度進行預測,從而找出控制事故發生的最佳方案,為安全技術措施確定重點工程,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供系統管理的目標[4]。
目前進行事故預測最成熟的技術就是事故樹分析(FTA),用事故樹分析作事故預測可以分以下四個層次:
(1)系統薄弱環節預測,簡稱概略性預測。
(2)基本事件結構重要性預測,簡稱結構性預測。
(3)事故發生可能性預測,簡稱概率性預測。
(4)事故危險性預測,簡稱危險性預測。
上述前兩個層次的預測是以事故樹定性分析為基礎,后兩個層次的預測是以事故樹定量分析為基礎。
四、工傷事故的預防
為了切實達到預防事故和減少事故損失,應采取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1、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企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加快了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的過程,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提高了安全技術水平,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了職工的安全和健康[5]。
2、設置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包過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裝置、危險警示標志等。
3、預防性的機械強度試驗和電氣絕緣檢驗。
4、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和有計劃的檢修。
5、文明施工。一個工地是否科學組織生產,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現場,已成為評價一個企業綜合管理素質的一個主要因素[6]。
6、合理使用勞動保護用品。適時地供應勞動保護用品,是在施工生產過程中預防事故、保護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一種輔助手段。它雖不是主要手段,但在一定的地點、時間條件下確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7、強化民主管理,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普及安全技術知識教育。隨著改革開放,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以各種形式進入了施工現場,從事他們不熟悉的工作,他們十分缺乏建筑施工安全知識,因此,絕大多數事故發生在他們身上[7]。
參考文獻
[1] 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張文勝.建筑施工安全預測管理[D];天津大學;2006年
[3]段益慶.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中的改進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4]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5]毛鶴琴等主編.施工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6]黎湛明,樂國祥主編.實用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7]范照遠主編.建筑施工與安全技術.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