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活動的心理傾向.人的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礎上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它包括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所謂直接興趣是由活動的目的、任務或活動的結果而引起的興趣,下面小編推薦一篇關于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論文。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邏輯性很強,要想學好方法很重要.經常有同學問“數學學習是靠勤奮,不是靠方法”,認為只有聰明人才能學好數學.那些學習扎實又勤奮的同學,看著學習并沒有“努力”而成績優于自己的同學感到心里不平衡,逐漸地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方式和態度產生懷疑,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到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那么如何學好數學,學好數學又需要些什么呢?我覺得要學好中學數學需要注意的是:學習興趣、悟性、運算能力、創造思維等幾個方面的綜合.
一、學習興趣
如何把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的重大課題.興趣是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保證.如果每位同學都懷著極大的興趣來探索數學的魅力之所在,我相信數學教學將變得更有意義.
它的產生不是由于事物過程本身的激發,而是意識到活動的目的、任務或后果對我們有重要意義.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能相互轉化,也就是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中學教師在組織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將思想教育貫穿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水平和具體情況結合教材具體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具體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心理及聯系所學教材的內容進行相關內容背景介紹或實際應用.數學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過不同主題的活動分別向學生介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悟性
“學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心有靈犀一點通”說的都是悟性這一問題.特別是數學學科教學中,一個沒有悟性的學生是絕對學不好數學的.所謂悟性,其實就是感知能力,也就是憑借原有知識和生活積累感知事物,領悟實質,發現規律的能力,即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悟性越高,視野越開闊,思維越靈活,方法越巧妙,數學學習能力越強.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悟性的培養、開發和利用,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越來越輕松,成績才會越來越理想.
數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即整體意識、結構意識、抽象意識、推理意識、優化意識以及反思意識等.因為數學學習必須實現從感知到認知的過渡,即感性上升到理性,而數學意識是實現過渡的橋梁和必由之路.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感知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越強,其悟性越高;悟性越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越大,方法越靈活,思維越發達,其數學成績就會越好.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高中數學教與學》
《高中數學教與學》(半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揚州大學主辦的學術性和普及性相結合的高中數學教育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