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體育教育類論文發表了基層體校體育訓練經費績效管理,論文對基層體校在訓練經費的管理中發現了問題,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才能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那么體育訓練經費績效管理都存在哪些問題呢?論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績效管理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育類論文,訓練經費,績效管理
體育運動學校作為公益類事業單位,主要經費來源是財政撥款,而體校財政撥款中的主要部分是體育訓練經費。本文所提到的體育訓練經費,指的是財政撥款用于體育事業支出的預算經費,它是由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的,經過各級人大或相關法律程序批準的本單位的財政年度部門預算所涉及的經費。我國財政部在2011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財政性資金支出使用的監管,完善財政資金的使用過程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出臺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要求各級部門預算單位針對財政性資金支出,特別是項目經費支出,都應該進行績效管理評價。體育訓練經費作為基層體校的主要項目經費,其預算金額較大,用途廣泛,社會影響大,而且由于其動態化的特點,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很難使用傳統方法去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對體育訓練經費績效管理開展研究。對體育訓練經費進行績效管理研究,有助于探索出一套適用于體育運動學校的、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經費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導體育訓練部門的經費管理工作,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一、體育訓練經費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各地基層體校在訓練經費的績效管理工作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同時也在主管部門和當地財政部門的指導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績效管理目標設置、管理過程、考評指標設計及評價結果應用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1.績效管理的目標設置不全面、不完善
訓練經費的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績效目標的設定是整個績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在目前的實際工作中,基層體校往往注重績效評價打分環節,而不重視績效管理工作規劃、績效目標的設定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往往只是孤立地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沒有將績效管理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基層體校的管理方式較為粗放,工作重心和目標往往是追求學校排名和體育比賽成績,而建立基于體校績效評價、目標分解、人才培養規劃等因素的科學管理模式卻往往被忽視,這就導致體校的實際工作重心與公益類事業單位的目標嚴重偏離,致使基層體校的公益性受到損害。眾所周知,在競技體育比賽中運動員要取得優異成績,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運動員自身的競技水平和臨場發揮,還與天氣、裁判、主客場等多種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因而,如果一味地以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作為體校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目標,不僅不能夠如實反映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真實情況,而且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因為一旦被寄予厚望的重點項目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失利,那么通過該評價指標反饋的信息是該項目投入較大卻沒有完成預期目標,即使體校在學生升學率、優秀運動員輸送人數、體育場館開放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也無濟于事,因為上級財政部門只會根據體校申報的績效管理目標來對訓練經費績效管理實施的成效進行考評。所以,僅僅將比賽成績作為基層體校績效管理目標是不夠全面的,也是極具風險的。
2.績效管理中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國大部分基層體校對訓練經費的績效管理實施過程大致如下:首先,體校管理層根據體校的績效管理目標,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決定當年體育訓練經費的具體實施項目及預算安排,并上報體育局審議,審議通過后上報市財政局審核;其次,基層體校根據各預算項目的具體支出計劃,分析預算經費增減的原因,合理安排預算支出的進度,并明確訓練經費支出的責任人、預期目標和預期取得的成效;再次,基層體校根據前期制定的訓練經費支出計劃,開展日常業務工作和管理工作,并按季度對預算經費使用績效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在預算執行結束后,根據訓練經費支出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填寫績效評價指標分析表,并編寫績效評價自評報告,然后由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對自評報告進行再評價。
3.績效管理評價指標不盡合理
目前大部分基層體校設計的績效指標體系較為粗糙,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指標體系設置不合理。績效管理指標設置還是以訓練經費的投入和產出為主要依據,以此衡量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明確、細致、具體的績效目標,導致評價指標無法充分反映體校的社會責任和戰略目標,以至于績效評價結果無法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第二,指標體系設計混亂,缺乏設計依據。指標設計無法體現出體校的主要任務和目標,部分評價指標晦澀難懂,一些績效指標脫離實際工作情況,概念模糊,無法衡量,不具備可操作性。設計的指標沒有和單位的績效目標掛鉤,與績效管理的關聯度較低,不利于開展績效考核。
第三,各處室、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的教職工、教練員參與績效指標設計的程度不夠。據筆者了解,績效指標大都由經辦人員根據自身經驗設置,沒有充分調研,因而指標與教職工的職責和利益不掛鉤,導致責任無法落實到具體人員,體校各教職員工對績效管理的具體要求認識較為模糊,影響了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實施。
4.績效評價結果沒有得到有效應用
就基層體校目前的情況而言,績效管理還停留在表面,工作方式較為粗放。首先申報績效目標,然后根據項目實施結果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進行打分,最后根據最終得分來衡量訓練經費績效情況,缺乏對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這樣的績效管理流程是不完整的,它沒有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更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改善工作。
完整的績效管理流程應當包括績效管理規劃、機構和人員配置、指標設置、績效管理實施、評價結果反饋與應用等。然而在目前,基層體校往往沒有有效地應用績效評價的結果,這樣就無法發揮出績效管理真正的作用,也違背了對訓練經費實施績效管理的初衷。缺乏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對于改善體校訓練經費的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率是沒有太大作用的,這種情況下績效管理工作只會白白地消耗體校的資源,往往引發新的矛盾和問題,不利于體校的長遠發展。
二、完善基層體校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措施
1.完善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目標的設計
平衡記分卡的相關理論認為,組織的績效管理目標的設定是由它的使命來決定的。在新形勢下,我國的體育事業也在積極尋求突破和變革,基層體校首先應該了解自身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從而明確自身的社會定位和社會職能,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才能制定符合自身特性和社會要求的績效管理體系。所以,在設計績效管理目標的時候,不能片面地看待問題。
體育運動學校作為我國特殊時期的產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時代性,但是當我們所處的社會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時候,為了使體育運動學校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并爭取更大的發展機遇,需要從根本上轉變體校的辦學思路,在制定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目標時,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滿足社會需求,這樣制定的績效目標才有價值和前瞻性。制定績效管理目標時,必須調研分析基層體校的現狀、不同績效維度以及關鍵驅動因素,結合基層體校的使命,在合法合規地使用訓練經費的前提條件下,努力做到訓練經費的收支平衡,以保障體校各職能部門履行職責,做好本職工作。另外,還要積極開展教職員工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其業務水平,優化體校專業設置,提升師資力量,提高基層體校整體競爭力,優化生源結構,爭創一流的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在各類競技體育比賽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為提高群眾的身體健康素質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完善訓練經費績效管理的實施過程
訓練經費的績效管理的各環節,最終都將落實到每個職工身上,因此在整個績效管理工作中,順暢的溝通和及時的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溝通能夠及時地掌握各部門績效管理工作的實施情況,教職工也能及時反映績效管理中的問題,并得到有效解決,以提高績效管理水平。作為績效管理實施階段的重要環節,相關信息的收集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通過這項工作,能夠收集和記錄績效管理過程中的各項數據,既可以為下一階段開展績效評價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以提高績效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同時也能夠為管理者提供診斷工作的依據,分析存在的問題,針對績效低的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績效信息的收集可以采用觀察法、工作記錄法和他人反饋法等,通過上級主管部門、體校管理者、教職工、運動員等多種渠道進行信息收集,內容包括績效目標和指標完成情況、工作流程和環節是否完善、服務對象的反饋意見、影響績效工作的內外部因素等。基層體校在績效管理實施過程中,可根據需要聘請專家或第三方機構,指導體校順利開展工作。
在訓練經費申請之前,根據要求申報績效評價目標;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對訓練經費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保證在訓練經費的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違規違紀的現象;在項目完成之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同時依據整個項目實施的過程撰寫績效評價自評報告;最后由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自評報告和項目組織實施的結果進行復評,并將復評結果反饋給市體育局和市財政部門。
3.訓練經費績效管理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
基層體校在設計訓練經費績效評價指標之前,首先要明確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主要原則,包括以下幾項。
第一是相關性原則。設計的評價指標應該與體校訓練經費的績效目標和考評目的有直接聯系,以保證評價指標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訓練經費績效管理實施的情況。在整個指標體系內,各項指標通過相關性構成鉤稽關系,從而形成一種內部制約關系,從制度上杜絕數據造假。
第二是可比性原則。如果被評價對象之間存在某種共性,那么就可以選擇同一類指標進行績效評價,以便于不同評價對象之間的相互比較。可比性原則有利于完善指標體系的建設,可以減少信息收集的工作量,節約人力成本。
第三是重要性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指標設計者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根據指標在單位工作中的重要程度進行篩選,選擇最能夠反映單位主要業務、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來反映單位的績效情況。第四是經濟性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在設計指標時,要充分考慮到獲得指標數據的成本支出,成本支出不僅僅是相關經費的支出,還包括人力資源成本以及時間成本,因為績效管理是提升單位業務和運營成效的一種有效管理手段,如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獲取相關指標數據,可能會得不償失。第
五是科學性原則。設計績效評價指標時,指標應當定義精準、范圍明晰、指向明確,指標體系內各項指標都具有獨立性,不應該相互干擾甚至出現邏輯上的悖論。第六是穩定性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一是要注意設計的指標不能隨意變更,這樣能夠給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一個穩定的預期,使績效評價的記錄具有連續性;二是要注意評價指標要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普遍性,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適用,以便進行長期的對比觀察。因此,根據上述六項原則設計出來的評價指標,相互制約、各有側重,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可以充分反映出訓練經費支出的成效和影響因素,避免了體校目前在設計評價指標時思路不清、原則不明的現象,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指標體系較為混亂的問題。
4.完善訓練經費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
針對目前基層體校訓練經費績效評價結果無法得到有效應用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套與單位年度預算安排相關聯、獎懲制度完備、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完善的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以提升體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首先,隨著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逐步深入實施,財政部門應當建立部門預算與績效評價結果聯動的應用機制。基層單位在上報下一年度財政預算編制時,應同時申報預算經費績效管理目標,以及上一年度的績效管理評價自評報告。財政部門在審核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審核單位預算編制的合規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學性,并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基層單位上報的績效管理自評報告進行再評價,并綜合多方面意見確定基層單位下一年度的預算資金。
參考文獻
1.劉青.體育行政管理新論.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2.李萬來.競技體育技術創新.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3.王曉芳,劉江宏,龐宇.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體育非營利組織績效管理.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2).
4.李波,葉蓓倫,魏燕.優秀運動隊教練員工作綜合考評系統的研究.體育科學,2005(04).
5.李林.我國專業體育教練員工作績效結構模型研究.體育科學,2011,31(4).
6.李遠明.基于平衡記分卡的教練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A省射擊項目中心教練員為例.華中師范大學,2009.7.羅伯特卡普蘭,大衛諾頓,著;劉俊勇,孫薇,譯.平衡記分卡化戰略為行動.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作者:吳慶愉 單位: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推薦閱讀:《體育科研》(雙月刊)是由上海市體育局主管、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主辦、上海體育科學學會協辦的中文類體育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1980年創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