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改革的新教學理念,影響高效課堂的構建。基于知識本位的高效課堂癥結與危機在于教育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重知識本位輕情感培養、課堂教學方法重模式輕實質、課堂教學評價重知識掌握輕理解運用及情緒情感價值觀培養等方面。鑒于此,分析核心素養對于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理解、教學過程價值選擇、教學方法價值回歸、教學評價重構之價值與意義,提出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構建新路徑在于“覺醒教學理念,引領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重塑;關注教學內容和過程設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通用學習能力;完善課堂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達成度”。期待素養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夠引領高效課堂產生質的飛躍,實現教學育人的價值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效課堂;構建;新路徑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濟南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季刊。
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大數據新時代對未來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界,致力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無爭議,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成為當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門話題。核心素養重點強調學生的知識底蘊、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六個素養:文化基礎、科學鉆研、自主學習、健康生活、勇于擔當和實踐創新。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承擔責任。課堂是培育學生的主陣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自然離不開高效課堂的有效保障。
長期以來,在知識本位、社會本位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目標下,高效課堂往往只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掌握,即使后來提倡 “三維目標”的課堂教學,也只是強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而忽略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探討高效課堂實踐困境、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藍圖提供了理論支撐和理念保障,同時也為高效課堂改革指明方向。
一、基于知識本位及社會本位的高效課堂:困境與危機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的提出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知識本位及社會本位課程教學弊端的審視,也包涵了在新理念與新目標指引下對未來高效課程的期待與設想。核心素養主張學生多維度能力,是知識、能力、態度綜合發展的呈現。過去知識本位教育理念和目標指引下的高效課堂對提高學生理性思維,掌握知識和技能是大有益處的;但新形勢下提出的核心素養教育觀仍把課堂教學聚焦于核心知識的掌握,則讓高效課堂暗藏癥結與危機。
(一)教育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重知識本位輕情感培養
長期以來,知識本位理念下人才培養目標過分強調學生核心知識的獲得,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理論知識的灌輸,過分在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然而,核心知識的掌握并不會必然導致核心素養的獲得和提升。知識僅是素養的載體之一,并不能代表素養本身。視核心知識為高效課堂追求的目標必將導致教師教學目標停滯于知識層面,教學內容和環節設置會虛化學生的主動意識,弱化人文關懷,勢必會影響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的發揮,無法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內化,造成無視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學生學習的目標是掌握知識,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內化知識,進而生成自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繼而實現對社會的適應,從而承擔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和不斷實踐創新。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如果繼續追求“知識滿堂灌”必將讓課堂教學改革走上一條不歸路。
(二)課堂教學方法重模式輕實質
縱觀當下高效課堂的建設呈現教學模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比如翻轉課堂、微課、研究性學習等,歸根結底無外乎“導學—展示—反饋”。教學改革被誤導為模式的改造和復制,把課堂改革只局限于技術層面。對于學生的學習觀念、主動意識、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關懷和培養無從體現,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則無法保證。
(三)課堂教學評價重知識掌握輕理解運用及情緒情感價值觀培養
目前課堂教學評價仍停留在知識掌握層面,因知識的考量容易量化和測量,顯得容易操作。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人才培養目標,仍采取核心知識評價模式顯然不匹配,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效價與現實意義
自2014年3月起,教育部提出把核心素養理念作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高潮的理論先行,此舉是重塑新時代人才質量標準、提升教學質量的有益探索。在教學上,基于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是與學生終生持續發展聯系在一起,其效價和現實意義聚焦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
(一)著眼于人的素養,全面理解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價值
“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是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重點關注的問題。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承擔起責任。基于此,勾勒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規劃,需呼吁全人教育,突破行為主義禁錮,切實將學生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都納入課堂價值考量中。核心素養超越理念對傳統核心知識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敲響了警鐘,促使高效課堂推翻舊式“雙基論”“三維目標論”的教學目標行為,實現教學價值目標的理解和超越。
基于核心素養(個人本位)的教學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分為“知識理解”“知識遷移”“知識創新”等三個層面,提出課堂教學要突破囿于“知識理解”層面,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1]。一是目前教學的研究察覺了傳統雙基論(知識本位)和三維目標論(社會本位)的局限性,通過挖掘核心素養(個人本位)的學科內涵對教學目標分層設置,有利于教師把控和理解;二是闡明知識在核心素養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意義,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新的詮釋,要求教師跳出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束縛,關注學科背后的人,為核心知識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過渡提供框架。教學目標是引領教學過程的綱領,需結合實踐加以探索和修正,高校課堂只有突破知識本位和社會本位的教學目標理念,建立素養本位(個人本位)的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價值,教師才能學會透過學科關注學生,實現課堂的真正高效。
(二)關注學生全面成長,注重高效課堂教學過程價值選擇
價值選擇應遵循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統一原則。過分注重知識本身的工具實用價值傾向并將教學過程演變成知識灌輸,而知識蘊含的人文氣息、浪漫基調、情感體驗和價值取向反而被知識本身掩蓋。核心素養的提出,彌補了核心知識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情感教育不足,高舉“把學生培養成人”的教育大旗,其鮮明的生活色彩、生命氣息、發展氣韻的價值理念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鮮活的價值選擇,打破了將“高效”囿于“知識習得”的狹隘層面,進一步引領高效課堂走向完善。
教學目標的習得,需教學過程實施加以保障。素養并不等同于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簡單累加。素養既體現素質內涵,又包涵修養成分。素質能學習掌握和習得,修養則需要長期的修煉和培養,是人的立體化、綜合化要素。反映在課堂上則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生制宜,結合不同內容、不同情境、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方法,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和發展。課堂教學設計是糾正“單一向度的人”的價值取向轉向關注學生“全方面發展”,同時關注和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立足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融合,促使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價值回歸
好教育,需要好教師。2014年習近平同志提出“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標準。核心素養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催化與轉化作用。如教師潛心將教學模式創建和方法革新作為高效課堂的關注點和落腳點,無疑失去了課堂改革的精髓。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反思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探究“高效”的真實意蘊,擺脫“方法崇拜”的怪圈,審視高效課堂的理念原點,探索高效課堂改革突圍之路。
核心素養理念雖來源國外,但通過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已成為引領我國教育領域課程改革的熱門綱領,廣受追捧。任何教育理念的引入與推廣都考慮教師原本理念結構與文化基礎的影響,力爭減少或避免課程價值在實施中的“失真”現象,實現新理念帶來的“高效”。鑒于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核心素養(個人本位)教學理念唯有得到教師的認同,方能扎根、開花和結果。當前,豐富多彩的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為教師沖破傳統知識本位、社會本位的困局營造了氛圍,學科核心素養研究使得教師關注教學中的素養培育問題,教師理念的轉變終將帶來高效課堂的實現。
(四)著眼可持續發展,引領高效課堂教學評價價值重構
核心素養的有效推廣,有賴于科學可行的教學評價體系作為保障機制引領其前行。基于核心知識的應試教育評價體制,必然引導高效課堂化身為知識學習的場所。而核心素養作為新時代教育理念,強調立德樹人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在此理念引領下,對高效課堂的評價就從關注學生學了多少知識的課堂,轉向是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否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是否關注人文關懷、是否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課堂。評價體系與高效課堂兩者間形成積極有效的良性互動,更好實現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一線教學的教師,只有看到有形的評價政策和指標的變化,才會催生內在變革的動力去積極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但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素質評價”與“選拔評價”有著難以克服的鴻溝,革新的教師處境尷尬,綜合素質評價舉步維艱。核心素養導向的高效課堂力圖將教學過程評價與學科固有邏輯評價相結合,將基于標準的觀察者評價與基于內在標準的自我評價相結合,讓課堂教學評價成為推廣核心素養、矯正教學軌道的助力者。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構建新路徑
核心素養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理念支撐和目標引領,但理念付諸實踐需各方共同努力,尤其離不開課堂中教師的關鍵作用。要想顛覆核心知識本位的教學理念,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需課堂主宰者教師從教學目標重塑、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過程把控、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革新。
(一)覺醒教學理念,引領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重塑
教學理念決定教學方法。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教學理念的引領和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因此,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加強教師核心素養相關培訓,構建行之有效的核心素養標準和支持系統,保證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聚焦核心素養人才培養目標,創建與之適應的高效課堂。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走出只注重知識灌輸、無視學生切身體驗、無視與學習環境相對應的生活知識,把學習資源純粹依賴靜態的教材學科知識上的怪圈,不再把課堂教學局限于技術化和程式化的模式復制和改造上;能夠做到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內涵,關注教學情景設計,把高效課堂演變成學習共同體在情景中通過自身體驗而習得知識與技能,獲得個人成長,這亦是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個人本位)過渡的機智選擇。
隨著核心素養研究的深入,與之適應的課程體系改革刻不容緩。有關學者就課程標準梳理提出詳細、客觀要求,以助落實核心素養的具體化教學目標重塑。高效課堂改革順應此情境反思當前的困境,打破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工具理性的限制,關注核心素養(個人本位)的整體觀和人文性,重塑核心素養人才培養目標的課堂教學目標。一方面既需跳出知識本位的狹隘理念,放眼全局追求課堂教學的隱效和長效,又要兼顧即時的顯效,改變為了快速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而忽視或省略情緒情感體驗、態度價值觀樹立及人文發展等方面的交往活動現象。
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既不抱殘守缺,也不矯枉過正,理解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落實教學目標。核心素養既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培養,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以及自身發展所需的能力[2]。素養本位(個人本位)的課程改革不反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練掌握,反對的是以泯滅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和創新性等核心素養為代價換取的“熟練”[3]。
推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是在認可知識的工具價值的同時更深入去關注其倫理價值。因此,從知識本位到素養本位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拿捏好“度”,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把核心素養人才培養目標的課堂當成“自由課堂”或“另類課堂”,全面拋棄對知識的價值追求,則得不償失。
(二)注重教學內容設計和過程把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通用學習能力
課堂是核心素養得以落實的主場所,學科核心素養(學科價值)本已客觀存在,但作為專業術語和熱門話題對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和能力提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學科素養引領教師打破知識本位的教學行為,以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品質和通用學習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綱領”,針對參考教材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和反思性實踐活動,摒棄知識教學行為,實現學生思維品質和通用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科素養使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體會和感受學科基本思想和活動經驗所獲得的學科化成果,包括學科思維方式、審閱視覺、思維習慣和品質特點等多方面要素。因此,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和過程把控上,一是要遵循學習規律,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結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所具備的能力等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運用靈活變通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性;二是遵循學科邏輯規律設計教學過程,全面把握學科內涵實質、內容體系、發展歷史、未來趨勢等學科要素,盡力給學生帶來條理化清晰的學科知識享受,既有利于學生學科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升,也有利于通用學習能力的提高;三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及學習知識的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和運用知識、創造知識,舉一反三,靈活變通,這才是素養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如果能夠運用智慧捕捉課堂靈光,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和探討,不僅能鼓舞學生探究的勇氣,也能培養學生從學習知識走向創造知識,提高課堂教學品質,將素養本位真正落實于課堂,實現課堂的真正高效。
(三)完善課堂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達成度”
在核心素養推行的同時,制約高效課堂走向素養本位的關鍵是如何結合培養目標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這也是教師的關注點和體現教師素養的問題。只有評價體系科學、完善和健全,教師們才能有的放矢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
以知識本位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預設的高效課堂,測驗和考試成為檢驗目標的唯一尺度流行已久且行之有效。而在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預設的高效課堂,衡量和評價的指標則應該是多元立體的體系,既要包含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還要包含其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應結合時政要聞、社會新成果、熱點問題借鑒活動性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新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與對“學習體驗”的考核相結合,將對“知識等級”的考核與對“品質等級”的考核相結合,將對“教學水平”的考核與對“學習水平”相結合,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達成度”,體現真正的素養本位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是實施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評價體系是否完善、建全,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評價素養。教師有效的教學評價需做到幾點:一是與時俱進,基于素養本位的價值角度評價課堂,摒棄傳統落后的知識本位評價觀;二是立足課堂教學過程整體,把握全局,不應就課論課,應注重對知識和觀念的綜合運用,傾向個體成長和發展,鼓勵實踐和創新;三是發揮課堂評價的真正實效,使課堂教學評價成為教學實踐的助力,最大限度幫助教師學會鑒賞學生、品味教學、引導和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學會交往合作、提升思維品質和自我發展能力。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高效課堂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經歷對傳統課堂的批判后,又迎來核心素養的挑戰,實現素養本位(個人本位)的高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理念的覺醒與目標的設立是核心素養得以落實的前提,過程的拿捏和評價的推行是推廣的保障,期待素養本位(個人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夠引領高效課堂產生質的飛躍,實現教學育人的價值目的。
[參考文獻]
[1]喻平,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7(1):48 -53.
[2]楊東東,于澤元.論核心素養的課程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6(27):1-3.
[3]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4]劉文芳,張金運.從核心知識到核心素養:高效課堂的時代轉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9):27-31.
[5]王儉,謝笠.指向師生核心素養的教師課程能力提升[J].教師教育研究,2018(9):46-5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