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人才供求結構失衡的問題,我國地方本科高校開始轉型。部分高校轉型存在外部環境失衡、內部主體自覺意識迷失等問題,改革創新度不足,自我價值認同度不高。在制定新高校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應理性認識高校轉型,找到自我價值定位,化解戰略焦慮,科學制定學校發展戰略,文章研究國門大學視角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創業型大學;大學職能論
目前,我國各地方本科高校正面臨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相關部門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文件,許多地方高校均面臨著難題,雖然文件的出臺為高校發展指明方向,卻也帶來轉型的困惑。本校是否適合轉型,如果轉型又將轉到何處,如何使學校轉型成功,這都成為困擾高校領導的難題。文件的出臺就是想讓各高校發揮自己的特色,改革方式也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改革。各高校管理者應打開思路,科學制定發展戰略。
一、高校轉型的理性認識
(一)高校轉型的定義
轉型就是對原來的狀態進行解構和重構,由舊的狀態向新的狀態發生轉變,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轉型的過程不具有好壞,轉型成功與否是通過結果才能體現的。轉型更強調對事物主導性的調整和把控。高校在面對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主動改變內部結構,通過與外界信息與資源的交換,適應當代社會環境,使學校內部環境穩定,并與外界環境相互平衡的轉化過程。
(二)高校轉型的理性認識
1.高校轉型應當是全面的,轉型是對內部結構的全面調整,而高校的課程、教師、學生作為高校的主體部分應當全面調整。高校的發展戰略和執行體系要體現轉型的理念,高校內外部關系協調為全方位轉型服務;教師的選擇聘用及管理、教師素質的培養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都要從屬于轉型發展的需要,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課程的編制、性質、種類、內容以及傳授方式也要為轉型服務,做出新的調整,使高校內每個環節都能體現出轉型的目標及任務,使課程發生變化承擔培養人才的重任;包括學生的招聘選拔、平時管理、就業創業指導也要作出相應調整。其中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才是轉型的著力點,決定轉型的成功與失敗。全面轉型不僅需要各要素進行全面改革,還應調整轉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2.轉型是根據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自我改變內部要素以達到適應外界環境、與外界平衡發展的目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原有的資源分配、制度的安排以及組織穩定性及利益造成影響。高校在動蕩與平衡兩種狀態中不斷徘徊,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從而獲得新的動力,直到最后達到自身內部穩定且與外部平衡發展的局面。在轉型過程中,不斷嘗試勢必會使高校獲得新的挑戰和機遇,應在這一特殊過程中,做好制度、物資、人員安排等保障工作,確保轉型穩定推進和發展。
3.高校轉型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轉型的過程是動態的,得出的結果未必理想。高校作為一個組織與企業組織有很多相似之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李善友在談及大公司轉型時,有75%的組織轉型以失敗告終,所以高校的轉型失敗概率應與企業類似。轉型定位不準確、準備不充分、政策制度變化還有轉型的決心都是轉型失敗的風險源。高校轉型需要保持高亢的熱情,還需要對轉型發展方向進行全面考察以及資源的全面保障。
二、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發展現狀
(一)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外部環境失衡
由于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大部分產業面臨內部結構轉型升級,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出現暴露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發展不合理,學術性大學與實用技術性大學比例嚴重失調,在全國各地方高校辦學中都存在這一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曾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優化結構辦出特色,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地方教育部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動落實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內部主體自覺意識迷失
在外部政府各項政策鼓勵之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積極性高、動力十足。辦學主體意識是否統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高校轉型是否成功。政府的積極推動使大部分高校處于被動轉型的情況之下,還未明白轉型的真正意義,在轉型過程中極易造成主體迷失。大部分的高校完全是為響應政府政策,便于后期能為本校爭取更多的科研基金等資源,高校轉型發展目標不明確極易導致轉型失敗。還有部分學校將轉型局限于考慮“雙師型”教師數量、特色學科專業數、就業率、實踐教學等可量化的顯性指標上,存在短視的現象。還有部分高校未能領會到轉型對于高校存在的意義,只是迫于形勢無目的轉型導致主體迷失。
(三)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價值認同度不高等問題
地方本科高校在轉型之時最重要的就是創新,部分高校對于轉型戰略過于保守或對轉型方向過于模糊導致創新力不足;還有一部分高校將政府作為轉型發展的主導者,沒有承擔決策主體和責任主體的部分,沒有認識到自我創新力在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性。高校轉型需要大家的積極配合參與,目前,我國教師、學生還不能深刻意識到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重要性,沒有相應的價值認同感,教師不能根據轉型發展進行研究,學生不能理解應用型人才的定義,在實踐學習上處于被動地位。
三、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策略
(一)轉型發展應統一辦學理念
地方高校在轉型期間應格外重視轉型文化理念,應積極宣傳達到全校上下理念的一致性,使學校內部組織變得協調,從而形成一個整體,一同為高校轉型努力。高校應在一致的轉型文化理念下制定明確組織行為規范標準,并且轉化為學校發展的核心價值觀。高校管理層在推動轉型發展之時應具有協調不同觀點、不同見解的能力,集思廣益,按照制度執行規劃標準,使高校轉型發展的價值觀一致。《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高校的辦學理念應從學術性向技術性方向轉變,辦學思路從人才培養向為社會服務的方向轉變,培養真正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真正為企業提供所需人才。在轉型之前,高校領導層應對相關文件理解到位,明確發展方向。領導中層應對應用型發展理念理解到位以便更好地實施執行。在高校轉型過程中應圍繞實用型辦學理念,確立辦學定位、治理機構、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師資隊伍以及科學研究等轉型要素,制定相關方案,全校上下形成一致的轉型發展觀念。
推薦閱讀:期刊號g0屬于教育類的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