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其教學質量備受關注。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環境已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要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沿襲傳統教學思路,缺乏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考慮,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為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我們應加強對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
本文源自魯駿, 江西教育 發表時間:2021-05-25《江西教育》雜志,于195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36-1048/G4,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教研視點、峰會論壇、教學專題等。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情況
《義務教育數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指出,要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為基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使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技能與數學概念。但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有困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很多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教學過程沿襲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側重理論講解,實踐教學內容偏少,缺少新型教學方法,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缺乏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完全以教為中心。因此,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學習興趣,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完全依靠死記硬背學習,不能準確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數學實踐能力薄弱,學習效率較低,無法取得理想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情況的了解,我們知道,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諸多不足。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我們應加強教學改革,根據當前教學基本情況,采取相應改革措施。下面探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突出學生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主體,所以教學應圍繞學生展開,以學生心理特點與認知條件為基礎,合理進行課程的設計與優化。由于小學生天生好動,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不利于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優化教學設計,以學生作為教學設計出發點,強化課程適用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可引入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與學生建立有效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使其樹立學習信心。
(二)巧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大家公認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對教學情境的運用,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高效課堂構建中可引入情境教學法,圍繞教學主題,根據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情境將數學問題進行還原,將數學知識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在“利息”教學中可設置存款教學情境,為學生還原銀行存款情境,并讓學生計算稅后利息。情境教學法的引入能弱化數學抽象性,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極大提升教學效率,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三)強化實踐教學
數學是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學科,單純的理論講解,很多時候并不能獲得理想教學效果,學生也無法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固、應用數學知識,鍛煉數學實踐能力。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修建沙池。在實踐中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計算和測量,決定修建沙池的長、寬、深,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課程的適當引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并不理想,教學實踐過程存在諸多不足,難以有效發揮數學教育功能。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優化教學,引入新型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效課堂,有效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