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為強調“立德樹人”的理念,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高職英語課堂也開始展開教育教學改革。本文對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英語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并給出一些融入路徑的建議,并結合實際,給出一些英語課程思政設計的例子,同時也指出了英語課程思政中有待解決的一些問題,期望對以后的課程思政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思政教育; 高職英語; 英語教學; 立德樹人
胡赟, 產業與科技論壇 發表時間:2021-10-31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 Suchomlinsky 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 “你們不僅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培養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教員”。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擔負起為社會主義培育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的責任。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師,還涉及到各門各科的教師都應該如此。新時期關于“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這個根本問題上,黨中央對高校高等教育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和要求,并強調“立德樹人”的理念,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為這一目標而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改革。
自從 2004 年中央 16 號文件以來,黨中央在大力強調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并著重挖掘各學科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2016 年底,習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門課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 年底,教育部也提出要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程改革,充分挖掘每門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教育功能,并融入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二、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職英語的可行性
英語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勢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它亦是一個可以持續影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平臺。英語是一種語言、一種交流工具,同時具備傳播思想道德觀念的作用。文以載道,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英語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包涵著思想道德、價值觀信息的傳遞,因此,英語教學內容本身就含有大量體現社會正確價值觀的內容。。因此,英語教育不能單純地把英語作為一種知識來傳授,而需要通過其內涵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發揮其立德樹人育人的功能。大學英語致力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培養出有一定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的新時代大學生,以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使學生適應本地區和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高職英語的必要性
在目前高職教育的公共基礎課程當中,英語課程相對課時較多,這為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創造了客觀條件。另外,在公共英語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向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所包含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等,這些都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不及時予以正確的價值觀進行比較和輸入的話,很有可能造成改革開放初期如“外國的月亮更圓”這樣的一些心態和想法,形成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現象。因此,在英語課當中更應當輸入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和人生觀,讓學生正確地、辯證地面對這些外來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給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同時樹立紀律意識、規范意識、創新意識,養成尊重寬容、團結協作和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與交流,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 注重培養審美意識與工匠精神、責任意識與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團隊意識,能夠準確把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向,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職英語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勢在必行。
四、高職英語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路徑
( 一) 努力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德育教育技能。教書和育人是英語教師肩負的雙重使命,因此,教師們應掌握學生的思想感情特征和心理特點。學校應有規律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思想政治學習,與時俱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來武裝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和德育教育技能。同時學校、新聞媒體也會用正確的集體輿論來鼓舞教師,提倡教師的價值在于奉獻,教師的師德在于教師的愛、教育的愛、對學生的奉獻精神,并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等這幾個方面來抓師德修養。另外,英語教研室應組織教師進行集中探討,研究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并可組織集體備課,將教材中的德育滲透點集體討論備課,并且要求教師在備課與課堂教學時,將這些德育思想政治點做好課程設計,寫入教案,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有機地滲透。并且,教師們應共同解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二) 課堂教學中互動交流環節增加德育因素。在課堂授課環節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其本質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碰撞與價值觀的交流,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能力和價值觀的場所。因此,課堂授課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面對面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場所,它也是德育教育發揮功能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在課堂上英語教師應當創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得以充分表達,使學生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才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們也可以在教學過程的教學活動中融入一些德育教育,并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們思考、討論,尤其是對中西方文化進行辯證思維,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另外,課堂上教師的情感表現直接牽動著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變化。自古常說: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們在課堂上也應當滿懷激情地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 三) 開展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元素滲透。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公眾關注的一些道德文化差異等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們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進行深入思考、討論、辯論,同時教師與可以利用各種交流智能平臺等信息化手段來得到反饋。同時,也加入一些文化、價值觀比較的內容,并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滲透,在課堂外繼續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在線平臺討論、學習與交流,還有學校組織的各類社團、英語比賽、演講比賽、課外實踐活動等,多姿多彩的活動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們用英文來討論一些道德修養、價值觀的問題,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增加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進一步地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 生 觀,培養良好的政治素養。
五、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設計探索
在“課程思政”的視角下,對我們應有現有的高職教材進行內容整合與課程設計的融入,進行優化設計。比如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英語公共英語課教材《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 4 版》為例,首先在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設計中將思政元素與課本有機結合。比如大學英語中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介紹自我”主題,與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可以關聯介紹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特色、優勢之處; 第二單元的“謝謝與抱歉”主題,教育學生掌握“文明、友善”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連的社交禮儀; 第四單元“守時與準時”主題,可以聯系“誠信、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五單元的“天氣和氣候”主題,可以聯系“環保”主題與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學習報告。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專業英語服裝英語中結合培養學生對服裝專業的職業道德精神,與“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鉤。平時學生的出勤、紀律等也會與“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連。此外,在學生平時的實踐作品中包括英文名片、節日介紹 PPT 制作、海報通知、視頻拍攝、卡片制作等都與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價值引領上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課外也會經常舉辦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英語角、演講比賽、展覽介紹等,包括用英文宣講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介紹傳統文化藝術如太極、茶道,或者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書法、國畫、雕刻、湘繡、陶瓷、剪紙等。
六、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應注意的問題
英語“課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注意二點問題: 一是英語課并非思想政治課。英語課時一門綜合基礎人文課程,在育人形式與思想政治課有所區別。英語課的育人方式應該是隱性的,潤物無聲,不能取代思想政治課,應該是協同育人。二是英語課的思政內容不僅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還可以體現在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平時的教學態度、修養、學風管理之中。英語課的價值引領一定要自然合理,不能盲目硬搬,強行植入思想政治元素。
七、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職英語課堂需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而定,它應當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從課前準備到課后練習與作業,完全滲入到英語教學當中來。學生們只有正確地認識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并腳踏實地一步步完成,我們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需求的、有著一技之長的德才兼備人才,這樣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以及深遠的意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