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素質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高職高專院校醫學生的就業狀況。加強職業素質教育,提高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實施的探索,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教育論文發表,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其含義是指從業人士在心理和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職業培訓、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身學習等有效途徑,得以不斷增強、不斷發展,從而在職業生涯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畢業生一方面面臨著就業困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又很難招到符合崗位要求的人選。救死扶傷的特殊職業對從業者職業素質的要求更高。職業素質的培養意義體現在:它是求職成功的關鍵條件;是事業能否成功的前提;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用人單位選人的標準。它決定著大學生能否獲得職業崗位,更影響職業的穩定發展。因此,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和教育,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
一、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質內容
1.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及社會責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的一種品格。
2.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是指道德認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修養、道德行為,以及遵循組織紀律意識等內容。這里所講的就是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核心,社會對人才有這樣的評價:“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醫院更是把“德”看作第一位的,用人單位選擇人才都把“德”作為第一要素。
3.專業素質
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有自己喜愛的專業基礎知識,更有突出的專業技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掌握專業技能是職業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等等。
4.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包括思維方式、記憶強度、想象空間、情感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等等。
5.學習創新素質
“活到老,學到老”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備的基本態度,而創新的能力、創新靈感來源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如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若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保持時刻學習的態度。學習創新素質包括學習態度、信息掌握、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
6.社交素質
現在很多大學生熱衷于創業。在奮斗過程中,“人脈”的打造是創業的基礎,也是今后事業成功的保障。社交素質包括社交能力、語言表達、社會適應這三個方面。
7.身體素質
身體的健康對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非常地重要。身體素質體現在兩個方面: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二、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1.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職業素質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人的素質得到展現和流露,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就是習慣。所以,培養職業素質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做起。細節決定素質,細節決定成敗。輔導員、班主任要以課堂秩序、宿舍秩序、活動秩序的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形象,樹立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
2.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培養職業素質
各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培養和訓練學生職業素質,實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要求,尤其是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形象、職業態度和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要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每一個良好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3.通過社會實踐體驗培養職業素質
大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去實踐,不管是不是從事與專業有關的工作,都是培養職業素質的很好機會。只要心里保持著“做一行,愛一行”的觀念,就會從每次工作中體驗樂趣、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職業素質的理念,改進之前的不足,逐步培養自己、增強自己,就能促使自己的職業素質不斷升華。
4.建立健全穩定的就業教育體系
學校應該把建立健全的就業體系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部分,與整個教學過程相結合。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學院的生存和發展。培養就業素質,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學校要利用多種方式開展就業指導活動:①利用校園網、學報等媒體,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指導;②辦好供需雙方見面招聘會;③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④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招聘活動;⑤對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服務。通過以上活動,建立一套穩定的、健全的就業教育體系。
三、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實施1.職業素質教育融入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
通過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激發愛國熱情,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提升職業道德、倫理道德素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了解自己,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立足社會。要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必須達到就業標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質,不斷進取、學習、完善,促進綜合素質發展。
2.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
專業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能力目標,更要明確素質拓展目標。在確定每節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同時,要強化每節課的素質培養點。專業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可通過生產實踐、專業前景介紹、個人價值取向等有效途徑,有意識調整學生的心理潛質,激發專業興趣。學生一旦投入,學習的廣度、深度就會自覺深入,學習也由以往的被動式轉為主動式。專業課程中的職業素質教育應堅持滲透性原則,以滲透方式將職業素質培養內容滲透到教學活動各方面、各環節,寓傳道于授業解惑之中,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水乳交融。 3.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中
要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有創新精神。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必須樹立創新的價值觀,即是要充分認識到創新在整個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教師應該堅定地樹立起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己任的觀念,把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看作是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4.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
利用實訓、實習和實踐三級平臺,實現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
校內實訓場合具有模擬仿真性,進行實訓演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使其具備應有的職業技能,教師還能充分利用實訓的仿真性對學生進行禮節禮貌、服務規范養成、職業道德、誠信品質等職業意識教育的滲透。如藥學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專業課學習時,教師通過不同的情景設計,告訴學生誠信、敬業的重要性,這種教育方式更讓學生印象深刻;實習則讓學生處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執行的規范是職業標準,實習的項目均是相關專業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和工作崗位,這種“真槍實彈”的職業規范訓練,及在醫院、藥廠切身感受到的制度、文化,不僅能使學生的技得到快速提高,而且使職業道德最終得到升華。學生經過在醫院、藥廠的實習,把教學中的職業道德理論與醫院、藥廠的要求相融合,迅速轉化到現實的職業行為當中,內化為學生的職業信念,從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社會實踐對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社會實踐,學生將在課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掌握的職業素質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踐行紀律觀念、愛崗敬業素質、應變能力、營銷能力、職業創造能力和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在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加以修正,不斷完善自我。
5.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管理中
現在的大學生,一方面對學校的公益勞動無動于衷,比如值日、擦黑板、打掃教室、校園衛生等,都由專職“清潔工”來完成;另一方面又要到外面尋找吃苦的環境去專門訓練,去海邊、公園、馬路上撿拉圾、擦欄桿。由此看來,學生的素質教育應著眼于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在“小節”上加以約束。因此,強化日常管理,通過學生管理量化職業素質教育考核指標,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這種量化管理可以借助虛擬醫院等載體予以實現。利用虛擬的醫院,把醫院對員工的行為要求分解到日常行為規范中,如上課不能遲到量化為員工出勤率等,用醫院員工的量化標準考核學生的日常行為,并與“經濟效益”相掛鉤,既能激發學生文明行為、講究禮儀的自覺性,又能于無形之中傳遞職業行為和職業習慣,將敬業、愛業、職業道德與操守牢牢印在學生腦海里,讓他們對自己將來的社會使命與角色產生充分的使命感與責任心,使其人品與職業道德都得到升華。在形成良好的校容、校風、校紀的同時,也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
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高職高專院校醫學生才能在求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在職業崗位上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郭蕊欣.關于構建系統化高職素質教育體系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