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鎮江市正在進行六大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面臨新產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本文從校企合作的角度,對鎮江市新興產業所需技能人才的培養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期更好地為地方培養、輸送技術人才。
關鍵詞:鎮江 新興產業 轉型升級 職業學校 校企合作
技能人才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發展最基本的競爭力,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更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最有效渠道。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深化校企合作,不僅能促進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更是緊貼產業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
一、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
在產業轉型升級中,“轉型”的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變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升級”的核心是產業比重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演進,是產業內部由加工、再加工向技術集約化、生產高效化演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是產業結構更符合經濟、生態、社會發展規律的演進過程,也是產業技術提高和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
二、鎮江市產業轉型升級概況
鎮江市的產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 1957年,“一、三、二”結構;第二階段:1958~1990年,“一、二、三”結構;第三階段:1991年至今,“二、三、一”結構。從鎮江市三次產業結構的歷史演變中可以看出,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農、林、牧、漁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便處在了三個產業中較合理的第三位置,而第二產業以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與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為主,位居第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是鎮江的主導產業之一—化工產業,這也是鎮江市的產業結構現狀。
近幾年來,鎮江市不斷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以化工產業為例,雖然化工產業是鎮江第二大支柱產業,但自2006年以來,市政府開始對化工行業進行專項整治。
一方面關停、搬遷化工生產企業,2014年關閉了57家化工企業,加之前7年關閉的290家,共關閉了347家化工企業;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化工項目準入門檻,全面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鎮江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2013年6月出臺的《鎮江市六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以下簡稱為計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全市六大新興產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50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比例超過50%。
其中,新材料產業銷售總額達到1400億元以上,高端裝備產業實現銷售1700億元,新能源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航空航天產業銷售力爭突破5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規模達到710億元,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全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02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比例達42.8%,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分別實現銷售收入816.0億元、985.0億元、394.1億元、249.1億元、226.5億元和330.6億元,分別增長35.4%、35.1%、28.3%、38.9%、25.2%和28.5%。
三、新興產業下的人才需求和供給情況
新興產業高速增長,對技能人才從數量上、綜合素質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技術、知識復合技能型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同時也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鎮江市《2013年蘇南市場十大核心數據》顯示,先進制造業人才和新興產業人才需求持續走高,特別是以物聯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裝備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人才和新興產業人才,全年總需求達到3.2886萬人次,較上一年上漲33.1%。
然而,鎮江新興產業發展正面臨中高端管理型、技術型人才和生產一線產業工人短缺的現實難題。一方面新興產業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領軍人才明顯不足,企業家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尚不能適應高科技、高技術、低碳經濟形勢下企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企業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較低,普遍處于無技術含量的操作工或初級工水平,且工種涉及面較為傳統。2014年度全市1、2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及企業用工需求調查顯示(以下數據皆為2個季度平均值),從需求數量上看,勞動力需求人數最多的是以技能人才、技術工人為主體的制造業,占各行業勞動力需求總量的45.75%;從用人需求對技術等級要求看,用人需求對求職者有明確要求的占47.74%,而實際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中,無技術等級或職稱的求職人員比例占到52.53%。原有基礎產業的技能人才需求就供給不足,而新興產業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缺口更大。如何滿足新興產業市場人才需求,已成為政府和企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