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已不再是吃飽穿暖,而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日常閑暇時間的重要休閑活動。社區體育以其特有的區域優勢和組織形態,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關鍵詞:社區,體育設施,現狀,社區體育,體育文化導刊雜志
本文選自《體育文化導刊雜志》側重于從文化的視角,觀察、認知和介紹各種體育現象(包括人物、事件),重深層次理性分析,是為廣大體育管理者、工作者、人文社科學者和體育企業老板全面了解、認識體育文化和消費提供決策的參考讀物。
引言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河南省目前的社區體育設施基本上無法滿足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舊居民區內的體育設施不能滿足人們鍛煉需要的現狀依然存在,而新開發的小區體育設施情況也不容樂觀,但有向良性方向發展的基礎和現實條件。
社區體育是近年來我國社會體育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動形式,是社區成員以相互自愿為原則,利用社區的自然環境和人工設施,為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成員的身體健康,而就近開展的區域性群眾體育活動。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則是這一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它直接影響到社區體育的開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河南是個人口大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區內的體育設施能否滿足人們鍛煉的需要?本文對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來研究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現狀,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意識,推動社區體育更快地向前發展。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從河南省18個地市隨機抽取21個社區的體育設施現狀和社區中460名居民對所在社區內體育設施使用情況為調查對象。調查社區街道辦事處的體育設施情況和社區居民對所在社區內體育設施使用情況。共發放調查問卷460份,收回4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50份,有效率97.83%。
2 結果與分析
2.1 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現狀分析
2.1.1 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總體現狀
調查表明:河南省只有23.86%的社區配備了足額體育設施,53.37%的社區未配備足額體育設施,22.77%的社區沒有配備體育設施。而且,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區體育設施更是極少。根本不能滿足現在人們鍛煉、健身的需求。鍛煉場地、設施的匱乏,直接限制了體育鍛煉的項目及內容,進而也限制了鍛煉人數,這是影響河南省社區體育發展的首要因素。
2.1.2 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類型、新舊狀況
目前,在那些舊居住區很多沒有特別像樣的體育設施。如果有,則大多是在一片空地上簡單的砌上幾個乒乓球臺或者就是直接在一片空地上裝幾個簡易籃球架供人活動。往往面積小,不能滿足更多人鍛煉的需要。有些設施過于陳舊,存在安全隱患。而在新開發的居住區和體育彩票或福利彩票贊助的社區(有一定量的預留體育建設用地)則會有比較好一些的體育器材,主要是健身路徑、單杠、雙杠、健步器、滑輪拉力器、彈簧拉力器、秋千、簡易吊環、天梯、滾筒跑步機、支撐旋轉器等。而這些器材所能進行的運動強度小、身體符合低、缺乏對抗和競技,少年兒童和年輕人則過一段時間后就會對這些器材失去興趣。
2.1.3 河南省新開發居住區體育設施狀況相對較好
新興的商品住宅小區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場所,開展居民小區體育可以使居民體育活動就近就便,更加容易生活化。在調查中發現,在新開發的商品居住區中,基本上配備有一定量的體育設施,而在一些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開發的居住區中,在體育設施配備上做得則沒有前者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場經濟的自由選擇。
2.1.4 河南省社區居民對所在社區體育設施現狀的滿意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已不再是吃飽穿暖,而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日常閑暇時間的重要休閑活動。社區體育以其特有的區域優勢和組織形態,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居民體育鍛煉的地點大多在其所居住的社區內。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必將進一步提高,參加的人數也將有進一步的提高,對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質量、功能等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目前,所調查河南省居民對所在社區體育設施現狀的態度,表明河南省社區體育設施現狀不能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鍛煉、強身健體需求。
2.2 河南省現有社區體育設施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情況分析2.2.1 現有社區體育設施收費問題
在現有的社區體育設施中,既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又表現出缺乏系統布局、資源不能共享的問題。有些體育設施并不是所有的社區都能建設的,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則基本上只對本社區居民或本系統職工開放。即使有部分對外開放使用的,也大多對時間、價格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價格,對很多普通居民來說,偶爾去可以,常去則經濟上根本承擔不起。
2.2.2 現有社區體育設施維護問題
在這些社區體育設施中,更新維護不到位,令一些居民不能放心使用器械進行鍛煉健身,而且也造成了浪費。在一些新建社區中還出現了添置的新式器材沒有人會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而不會健身的現象,進而導致器材、場地的閑置浪費。
2.2.3 社區體育比賽組織問題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約及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社區體育大多數項目的開展以自娛為主,很少有比賽活動。個別有條件的會組織一些比賽,如老年人的門球比賽;年輕人的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等。而大多數人則沒有參加過比賽。
2.2.4 河南省社區居民日常體育鍛煉與設施使用情況分析
現代社會日益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體質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自發參加體育健身,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許多人把參加體育活動看成是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愈趨豐富與多樣化,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沖浪、旅游運動等多元的視角體現了現代人追求自我、崇尚自由的個性。人們自覺鍛煉的意識正在提高。老年人喜歡與老伴、退休同事、鄰居等結伴到公園廣場、戶外空地、社區內體育設施鍛煉。這部分參加鍛煉的人數比例最高,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退休之后閑暇時間比較多有關。同時,隨著年齡增加,生理機能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各種疾病的發生頻率大大增加,對通過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期待有所增加。同時,經常在外活動可以消除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這種既鍛煉身體又打發閑暇時間的休閑方式已成為目前老年人的最愛。而年輕人則喜歡與朋友一起利用單位體育設施或者去收費場館鍛煉。
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多數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所選擇的項目、方式等都屬于那種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鍛煉花費較少,對個人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要求較低,以個人方式進行鍛煉。如在河南省牧野區牧野公園廣場,夏天晚上總有3~5處做有氧操、跳交誼舞的人們。這種運動方式就非常簡單,只要有一個熱心人帶著錄音機等簡單設備過來,有一個動作比較嫻熟的人在那帶領,大家就可以聚集到一起進行運動。以這種方式運動的人群往往相對比較固定,即以附近常住居民為主,同時一些以休閑為主的過路人往往也會加入進去。
2.2.5 不同年齡段的人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和頻率有很大不同 老年人大多喜歡有一定節奏感,既鍛煉身體又陶冶情操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門球、快步行走、空竹等。而40~50歲的中年人則更多的選擇交誼舞、健身操等運動。年輕人則更多的從事球類、長跑等相對劇烈、活動量大的運動。總的來說,社區體育的積極開展能夠融洽社區成員間的關系,增進彼此間的團結,凈化社區環境,減少民事糾紛,提高社區精神文明程度。在參加鍛煉的時間上,老年人因為時間充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天氣原因等),基本上每天都參加相應的體育鍛煉。而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等原因,參加鍛煉的時間相應不多。
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頻率。老年人參與的項目大多對體育設施沒有太大的要求。像太極拳、空竹等,只要有一片足夠大的空地,幾位興趣相同的老人就可以展開鍛煉。但年輕人喜歡從事的項目則大多對場地設施、器材等要求較高,如果相應的場地設施、器材不能滿足其需求,其參與鍛煉的熱情和頻率則大大降低。
3 結 論
加強領導,認識到社區體育工作在推廣全民健身計劃中的重要作用,使社區體育工作真正成為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宣傳力度,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觀,組織好社區體育鍛煉、比賽活動,培養社區居民終身健身能力,推動社區體育更好地向前發展。
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辦體育的積極性,增加社會體育事業的投入,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做好社區體育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做好學校體育資源、企事業單位體育資源和社區體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工作。加強社區體育的人文關懷,增強居民參加社區體育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參考文獻:
[1]莊永達,陸亨伯,鄭建岳.浙江省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配套調研[J].浙江體育科學,2005(1):17.
[2]羅漢禮,彭雄輝.城市社區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4(1):36.
[3]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R].北京:國家體育總局,2002.
[4]廖軍.論高校體育與城市社區體育[J].懷化學院學報,2004(5):12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