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寧夏地區不斷實行了“吊莊移民”,“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等措施,其中移民數量在逐漸上升。移民后的適齡學生也在移民區就近入學,“移民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多,“移民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也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視,這些學生由于缺乏自信,自我要求偏低,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容易拉幫結派。為此,下面文章就將寄宿移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展開討論。
關鍵詞:寄宿移民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
一、 當前寄宿移民學生存在的心理成長問題及原因分析
1. 學習動機不足。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這種維持和增長學生從事并完成某種學習活動的能力,對于理解學習和績效至關重要。學習動機不足是在寄宿移民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原因:(1)教育價值的認識沒有普及。據調查,寄宿移民學生對于“教育價值”的認識不到位,寄宿移民學生中只有10%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74%的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提升自身素質,16%的學生沒有考慮過學習的意義。(2)由于現在大學生畢業就業困難,有些家庭負債供孩子讀書后沒有好的工作,以偏概全的輿論淡化了讀與不讀的區別,導致學生放棄學習。(3)基礎弱、底子薄。進入初中后,隨著學習任務、難度的增加,自信心的缺失抑制了其學習動機。
2. 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應對不同環境的挑戰或困難所需的能力的直覺和信念。經觀察,移民學生相對于本地學生的特長愛好較少,展示自己的機會比較少,長時間下來造成移民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比如在物理學習中,對電學實驗、測量儀器的讀數等產生畏難心理。
3. 人際關系敏感,情緒波動大。
寄宿制讓學生過早地面對獨立生活的挑戰,考驗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由于移民地區父母都忙于在外地打工,回家少,日常電話關心少,使得寄宿移民學生普遍缺少父母的關愛,缺乏有力的家庭支持,遇到問題時只能靠自己找解決方法,從而產生了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浮躁波動大的現象。與此同時,他們同學之間由于風俗習慣及家庭環境的不同會有社會對比,使他們形成了比較敏感的人際關系,同學之間信任感不強,易發生結對斗毆等暴力事件。
二、 針對寄宿移民學生心理發展問題的有效對策
1. 家庭教育方面
(1) 政府、社區定期開展家長學校,讓移民家長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精神重于物質。父母更應該在精神上給予孩子關注和鼓勵,在外務工的父母更需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成長、人格提升、道德養成的教育。
(3)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及行為變化,多與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溝通,協助學校教育孩子,多措并舉,用行動幫助和支持寄宿移民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2. 學校教育方面
(1) 為移民寄宿學生提供溫馨的寄宿環境。溫馨的宿舍、可口的飯菜、方便的洗漱環境等為寄宿移民學生營造出家的感覺,減輕封閉式環境帶給他們的壓抑感。
(2)學校心理咨詢室定期針對寄宿移民學生展開心理調試,做好引導,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問題,找到解決對策。
(3)為移民寄宿學生創新德育活動項目。在我所帶的班級中移民學生的英語、數學基礎都比較薄弱,但是他們都能寫得一手好字、擅長體育運動。所以可以通過開展書法、寫作、體育比賽等活動來增強移民學生的自信心,潛移默化地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4)在寄宿移民學生中挖掘典型榜樣,大力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樹立身邊的榜樣,觸動寄宿的移民學生的社會比較,激勵他們發憤圖強。
(5)做好家校共育,利用好家長QQ群、微信群等媒介做好寄宿移民學生的關注,評選優秀家長,讓家長們也學有榜樣。
3. 學生個人成長
(1) 敞開心懷,多向父母、老師、同學表達愛意,多和他們分享生活學習中的小事情,從而促成良性的雙向循環溝通。
(2)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及學校的各項活動。
(3)多做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訓練,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
綜上所述,關注寄宿移民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舉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共同為移民學生的心理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堅信,移民學生將會更好地適應寄宿制學習,完善自身的心理成長。
參考文獻:
[1]馬旭.農村寄宿學生消費習慣教育淺析[J].2013(16):49-50.
[2]張瑩瑩,曾玉,張晶.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綜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3]徐浙寧.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及其對日常行為的影響[J].當代青年研究,2012,318(9):76~81.
[4]史延虎.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書育人,2016(1):21-22.
推薦閱讀:心理發展與教育論文發表版面費
《心理發展與教育》是一份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心理學學術刊物。創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朱智賢教授曾任該刊主編,現任主編為林崇德教授。《心理發展與教育》于2010年正式改為雙月刊,每年6期,單月15日出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