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提出之后,高中化學在課程方面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化學教學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現代教學的理念就是在原有的教學經驗上,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本文對于我國目前階段的高中化學課程教學新理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供參考。
《高中數理化》創刊于1993年,2000年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并榮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本刊依托百年師大強大的高中教材、教法的研究隊伍和各附屬中學的先進教學成果,借助北京師大與權威命題部門的親緣聯系,依靠北京師大及其他學校培養的一大批中學特級教師隊伍,團結一批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大的高考狀元和優秀考生,把刊物辦成高中生提高理科學習能力、征服高考的良師益友。
在我國進行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教學的方式以及教學的內容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新的教學理念的應用不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更感興趣。下面,筆者就針對高中化學新理念進行詳細的論述。
1.我國目前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對知識缺乏整體性的認知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若是想要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配合。若是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了解的不夠全面,對于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嚴重的降低。現階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嚴重缺乏整體性的認知,并不具備整體性的概念。對于教師而言,要真正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要將知識點進行串聯,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也是分階段進行的,若是在這一期間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就無法真正意義上學好知識。
1.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為學生留下思考空間
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在課堂上講的知識越多,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但是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課堂時間若是全被教師的講解占據,學生也就缺乏思考的時間,這就導致學生只能被動記憶,對于教師講授的東西,所能理解的并不多。教師若是在課堂上沒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對于學生學習的效率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2.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在進行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導致課堂效率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這些細小的問題對于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學的細節若是無法得到改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基于此,要想全面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從這些細節方面的問題著手,有針對地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2.1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通常是被動接受的,這并不是說學生的努力不足,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所不足,無法用宏觀的角度去看待一個全新的問題。這也必然會造成學習的效率嚴重降低。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要將課堂的知識點放在一個宏觀的知識網中。教師也同樣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在課堂的教學中,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此來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更加清晰的掌握,這對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下思考空間
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堂留白問題的探討中,通常會持有否定的態度,自身所持的理由通常是教學任務過重,并沒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但是學生若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課堂中教師所進行講解的內容,這就會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生長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并沒有主動思考的空間,最終會造成學生思考能力退化,這對于學生而言影響是特別大的。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思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使學生具備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進行問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對于知識點能夠進行總結梳理,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教學,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3.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進行課堂的教學中,要注重一些細節問題,要將宏觀的指導思想傳遞到課堂的教學中,通過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以此來形成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能只是注重知識的教授,要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思考,提升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正斌.淺析高中化學創新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28)
[2]戴波.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