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根據當前高校平面設計的教學現狀,對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分析了當前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策略,以進一步提升高校平面設計的教學模式。
《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雜志創刊于1987年,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8615,國內標準刊號:CN11-4828/N,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級綜合性科技月刊。該刊前身是《中國高校技術市場》,2002年經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更名為《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它是教育部唯一在科技與產業化方面與國際接軌的中央級刊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平面設計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報紙、雜志、電視、網絡、廣告、形象設計,平面設計的功能和作用不斷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各大高校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關專業開設了平面設計課程。平面設計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平面設計的領域的藝術和技術技能,然而當前教學一般是依據教學大綱制定課堂內容,課堂內容多是重理論輕實踐,因此對傳統的平面設計教育進行改革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勢在必行。提高平面設計的教學理念,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優秀平面設計人才,是當前各大高校平面設計類課程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給出一些建議。
1平面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根據實際教學和對一些高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調查分析,發現大多數高校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都是偏重理論、教學內容枯燥、考核方式單一,具體可歸納為如下幾個問題。
1.1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
傳統的教學觀念強調知識傳授,看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重點及難點的理解。目前的教學方式多是使用PPT課件結合板書進行講授,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同時,教學內容只局限于概念,面向實際應用的內容較少,這種教授方式不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
1.2教學內容理論多,忽略實踐內容
教師通常是根據知識點來安排課堂內容,強調的是平面設計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對教學大綱中要求的重要知識點作較詳細的講解,與實際聯系較少,課堂實踐舉例偏少。教學過程不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只進行設計思維與理念的教育,因此導致多數學生只掌握平面設計的相關概念和基本知識,對于各種實踐應用和設計任務不能應對。
1.3開課設置不合理,學生存在厭學情緒
部分高校平面設計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三開設,而這個階段學生一般忙于考研、找實習單位,對于所開的課程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高年級是很多設計專業課程的集中階段,也是學習設計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放松學習,會直接導致很多設計方面的技巧嚴重缺失。學生之所以會厭學,不僅是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另外的原因就是課堂教學過分注重理論講解,缺少實用性,太過枯燥乏味。
1.4缺少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
傳統教學考核方式具有單一性,大多數考試依舊停留在純理論筆試考試,試題的容要求盡可能多地涵蓋大綱中的知識點,但缺少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為此多數的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僅對課堂上強調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進行了記憶,成績高的學生,有可能動手能力差。有鑒于此,部分高校將平面設計的考核方式修改為理論考試加上機實踐操作,但仍然以理論為主。雖然可以反映出學生一定的動手能力,但是由于考試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僅能從一個小的方面去考核一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這兩種考核方式都具有片面性,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更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學生達到了何種水平。
2平面設計教學改進方案
針對上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方案。
2.1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第一次課就讓學生明確開設本門課程的意義及用途,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或者常見的一些設計案例出發,將本門課程的理論融人其中,深人淺出的講給學生聽,引導學生如何學習這門課程,以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平面設計課程產生興趣。平時的課堂上也要盡可能地多設計一些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設計,鼓勵學生創新,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氣氛。
2.2注重基礎知識和實踐訓練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增加課程體驗。課程體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平面設計課程的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通過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上引入一些現實的實例,如人物的Photoshop處理,影樓對照片的加工處理,以促進對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平面設計課程的興趣。其次,老師應該通過大量的實例制作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避免一味的枯燥講解課本內容,老師可通過自身設計的實際案例將抽象理論糅合進去,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重視入門引導教育,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高年級開課會影響教學效果,可考慮早點開始課程的相關入門教育,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力爭從頭到尾都有一些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確該課程在整個大學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學習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從開始入學就產生學習熱情。
2.4階段性實踐操作的期末考試
考試應注重階段性學習效果與學生操作技能的考察。教師設計一個課程任務,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一個單位授課時間內,教師的指導學生進行獨立的設計制作,并將成績按一定比重加入最后考核結果中。鼓勵學生參加相應的競賽,并根據學生獲取相關證書作為期末考試分數一項參考。最后考核,教師給出相應的設計題目,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設計操作,用以考查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創新應用的能力。最終的考核成績由四項構成:平時考勤成績占20%,階段性的考試以及平時作業成績占20%,期末筆試成績占30%,期末實踐操作成績占30%。
2.5運用項目教學法
采用項目演示的方法導人授課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采用新穎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需求的情況下,教師對書本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恰當的項目案例。對學生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掌握相關的實踐技能,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3總結和展望
本文對新形勢下的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在分析了平面教學課程的目前現狀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設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從而提升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學效果。
總之,不斷探索和創新平面設計教學方法,及時掌握行業動態,更新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平面設計的實用效果和發展前景。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