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人一生接受數學教育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直接影響著幼兒知識的掌握、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直接影響著幼兒數學知識的積累、習慣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客觀認識和對待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將有助于改善幼兒園數學教學,同時有利于幼兒數學學習。
《今日教育》雜志是由重慶出版集團主管主辦,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核定的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教育類綜合期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幼兒數學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科學地把握幼兒的實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靈活、適宜的方法,合理地評價幼兒的成長,就會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順利過渡,反之,就會給幼兒成長帶來一定的阻礙甚至傷害。
一、大班數學教學目標存在的問題
1.大班數學教學目標偏難
數學教學目標反映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數學活動內容,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實現預設的目標,并且能夠依據合理的評價方式去評價數學課程實施的效果。但是有很多幼兒園在制定數學教學目標的時候會偏難,例如,由教育部頒布并試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中有關數的運算方面的目標:(1)學習 10 以內的單數、雙數、相鄰數并認識零;(2)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認識加、減號,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體驗加減的互逆關系。 但是在教育教學中有的幼兒園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會超過《綱要》的建議,比如:讓幼兒能夠正確數出位11~20之間的數、會比較大小、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這樣的偏難的目標使大量的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吃力,完不成老師制定的目標自信心還會受挫。一方面不利于有幼兒數學情感的培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幼兒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
2.大班數學教學目標結構失調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目標應該涵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是一些幼兒園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目標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在廣度和深度土還有待加強,偏重于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對幼兒數學操作能力及數學興趣的培養沒有足夠重視。而幼兒數學教育在于教幼兒掌握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重點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合理的目標結構,不利于幼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忽視產生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的現象。
二、大班數學教學內容結構不合理
1.教學內容超綱
選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內容是一項極具目的性和科學性的工作,它既要符合當今社會及未來社會對幼兒發展的要求,又要根據《綱要》等文件的精神,符合我國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大班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往往會超過這些標準,選擇一些超綱的內容來教,有的幼兒園甚至提前教授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內容,這意味著幼兒就要承受超過本身承受能力的學習壓力,雖然幼兒在老師一遍遍的訓練中能掌握一些超前的知識,但會這無疑給幼兒帶來過多的壓力,不利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2.內容結構不合理
《綱要》明確規定了學前兒童大班數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1)集合和分類、模式與排序、數與概念運算、幾何空間、量的比較和分析。但是很多幼兒園都不同程度的超過了《綱要》和《指南》中對大班數學教學內容的規定范圍;并且都偏重幼兒的數學運算方面的教學,輕視理解與運用方面的相關教學,這樣不合理的結構會造成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不均衡。幼兒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對未來的數學學習也有一定的預見性,不合理的內容結構也不利于幼兒的今后數學學習。
三、大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
1.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的偏難和目標結構的不合理,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但是幼兒數學教育的目的重要是培養幼兒幼兒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學習態度等?!毒V要》中針對數學教學方法也給出了建議,緊密聯系幼兒生活,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創設數學教育情境,引導幼兒開展觀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一些幼兒園老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往往會關注幼兒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內容,對于幼兒如何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如何在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容易忽視。這無疑會造成幼兒雖然掌握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問題生活中卻不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2.教學缺乏靈活的教育機智
教師更注重知識的傳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采用講解演示為主要教學方式,把問題分解的比較小,使學生易于獲得答案,但是忽視幼兒從經驗中、從材料操作中獲取知識的探索過程。把數學活動看作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自己幼兒自己探索經驗建構能力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提出的跟預設的教學目標無關的東西,教師很少理會。比較重視教師的權威,而忽視忽視幼兒作為教育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幼兒興趣。
四、大班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評價標準標準不科學
在數學活動中,老師針對幼兒的評價往往是看學習的結果,比如,做對了多少數學題,能認識多少數,會寫多少數字,教師對幼兒學習進根據知識掌握多少對幼兒進行評價。對于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給予的關注較少。知識的掌握知識一時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才是幼兒在數學學習道路上的不竭動力??茖W合理的評價標準才有利于幼兒數學學習的持續健康發展。
2.忽視幼兒的縱向發展
教師在評價幼兒的數學水平的給一個定性的評價,哪些幼兒數學能力較強、哪些幼兒數學能力較弱,喜歡把幼兒的能力水平劃分成一定的等級。這樣的評價符合應試教育的要求,卻沒有關注幼兒自身能力的發展,幼兒相對自己有哪些進步。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幼兒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對于那些好動、愛插嘴、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喜歡攻擊別人的小朋友,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提供適當的練習、糾正、發展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否定他們,也不要一味的和其他幼兒進行比較,要建立幼兒自身發展縱向評價的機制,看到幼兒的進步和發展的潛力。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2.
[2]徐苗郎.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探索[J].幼兒教育,1998.
[3]陸玲.幼兒數學教育中討論方法的運用[J].幼兒教育,1996.2.
[4]王萍.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與特征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