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夾縫中的夢里人—論老李心中的詩意,摘要:老舍在《關于<離婚>》中說過:“左右為難,是《離婚》中的大問題。”小說中的老李將這一問題演繹到了極致。“詩意”是全文的一條暗線,本文以老李對“詩意”的追逐為主,分析老李在現實與詩意中徘徊內心掙扎,兼以分析詩意在全文敘事中的作用。
關鍵詞:文學論文發表,現實,詩意
引言
“前面一堵墻,推開它,那面是荒山野水,可是雄偉遼闊。不敢去推,恐怕那未經人吸過的空氣有毒。后面一堵墻,推開它,那面是床幃桌椅,爐火茶煙。不敢去推,恐怕那污濁的空氣有毒!站在這兒吧,兩墻之間站著個夢里的人。”這段關于是否接家眷的思想剖白是對老李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也是貫穿全文的老李思想矛盾所在。
詩意是老李始終在追尋的東西。老李身上有濃厚的布爾喬亞情調。看著“飄著一層油腥和綠香菜葉”的羊肉湯,老李也能尋找出詩意。《離婚》中共有20多處寫到詩意,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實中——生活環境里——的詩意,一類是幻想中——有關愛情——的詩意。二者是相通的,老李所追求的理想愛人正如他心中的詩意的美景一樣:樸素、安靜、獨立。
一、墻里墻外的徘徊
面對和舊式妻子沒有愛情的婚姻,老李的處理方式是逃避加苦悶。就在老李的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張大哥一頓涮羊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攻到了大本營——孩子,把老李立刻從詩意拉回了現實。他向現實妥協,立刻從詩意降為接家眷,這是心中的詩意與現實的斗爭中,詩意對現實的完敗。
老李推開了一堵墻,走進了現實,將詩意放逐。“先這么活著試試。”老李將妻兒從鄉下接到了北平。除了一對可愛的兒女給老李帶來了天倫之樂外,舊式的妻子與老李本就不是一類人,妻子一貫所受的文化熏陶與自己存在本質的差異。老李越發向往著心中的詩意,幻想著一位志同道合的愛人。對詩意的向往是老李的精神支柱,因為心中有那點詩意,老李還愿意敷衍生活。老李后悔推開了現實這堵墻,又沒有勇氣退回墻外就只能在墻內敷衍著。
二、泥淖的現實,無為的“詩意”
這個世界不斷要求老李妥協。老李壓埋著自己愿望,退而求其次,只要有那么點詩意,能夠排解心中的苦悶,那么他每天上衙門敷衍,也不覺得那么苦悶了。房東馬少奶奶的出現了,“紅衣那么一閃”不僅燃起了老李那擱置的詩意,還讓這詩意有了具體的對象。從此老李站在現實的墻內凝視隔墻的“詩意”。
接下來作者又安排了老李與馬少奶奶幾次間接的互動,從側面讓老李對馬少奶奶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與妻子的比較中更加分明,老李的熱情在升溫,他仿佛看到了生活中渺茫的詩意。在護國寺的廟會上,老李與馬少奶奶偶遇,這是老李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心中的那個“詩意”。本以為這是浪漫的開始,可是馬少奶奶卻把李太太辱罵她的事告訴了老李,并且像個大姐一樣讓老李回去不要吵架。她是老李心中的“詩意”,但“詩意”卻讓他回家敷衍(不要和李太太吵架)。這把老李心中安靜、獨立、與眾不同的新式女性形象破壞了。李太太的粗魯與馬少奶奶的冷漠對老李是一個雙重打擊,老李病倒了。病中妻子的悉心照料,病愈后眾太太的輿論壓力把老李又往現實的墻內拉了一步,對于詩意望而生怯了。而后通過英的轉述老李知道自己病中“馬嬸流淚了”,老李心存幻想,心中又感覺出了一點渺茫的詩意。
一個美麗的女人通常有著令人吃驚的敏感,馬少奶奶也恰到好處地利用了這樣的曖昧而朦朧的情愫。于是當老李因生太太的氣而欲離家出走時,馬少奶奶說了一句“為我,您也別走”。當心儀的女人向自己尋求保護的時候,老李當然喪失了拒絕的能力。所以這句話不僅留下了老李,也把詩意推向了頂峰,這是老李的單相思這么久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得到這種曖昧的回應。老李備受鼓舞,就等著東屋的詩意與那個傳說中的馬先生做最后的決裂。甚至幻想著帶著這詩意“逃逃逃”“飛飛飛”,逃出這婚姻的枷鎖。
但當馬克同回來后,“詩意”卻與他和好了。老李心中的詩意——對愛情的期待與幻想——徹底破滅。老李痛恨了敷衍才追尋心中的詩意,可到頭來發現“詩意”(馬少奶奶)也在敷衍。詩意徹底敗給了現實。他連唯一留在這的理由也失去了,一頭扎進了現實的懷抱逃回鄉下去了。
三、詩意在全書敘事中的作用
當故事發展到老李放棄“東屋的詩意”逃回鄉下去時,也完成了對老李這個人物性格的塑造。老李追求詩意的失敗象征了老李對現實的全面妥協。全書關于老李的人物塑造和事件敘述幾乎都是在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選擇中展開的,從老李在現實與詩意的多次徘徊與選擇中,我們也看出了老李向現實妥協的必然性。詩意作為全書的一條副(暗)線,飄渺地、時隱時現地牽動著老李的內心發展,進而推動故事情節地展開與繼續,不僅使人物性格邏輯完整,而且在合情合理、渾然不覺中完成了相關敘事。
老李是站在兩墻之間的夢里人,于責任他曾推開現實的墻走進去,卻不知所措,讓自己更加苦悶。然后又站在現實的墻內幻想、瞭望詩意,最終沒有真正踏進去半步。詩意正如當初那“紅衣一閃”那么短暫,并且碎得徹底而絕望。站在夾縫中的夢里人——老李,他的詩意的美夢徹底破碎,逃是唯一的選擇。但逃并不能脫,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地獄,老李如何得到解脫?更何況老李是地獄中的“規矩人”,逃仍是一種敷衍。
參考文獻:
[1]老舍.我怎樣寫小說 [M].第1版.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2]老舍.文學概論講義 [M]. 老舍文集第15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