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工業經濟不斷發展,但是農業經濟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依舊不能忽視。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有序發展,黨和國家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經濟蓬勃發展。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化的改革,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現有農業經濟的管理。
《寧波經濟》(月刊)1993年創刊,是由寧波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寧波市政府辦公廳、寧波日報社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刊物內涵上的飛躍。刊物以地方特色為主,為寧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同時,強化宏觀分析和理論色彩,直接與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接軌。
一、農業經濟管理概念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
二、農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
1、管理體制與農業經濟發展脫節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以及信息產業經濟共同協調發展的模式。由于經濟成分的復雜性,對于各種經濟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制度體系的配置。同樣對于農業經濟,也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現階段,雖然農業經濟發展節奏不斷加快,但是有關的管理體制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這就阻礙了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種體制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水平。
2、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淡薄
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護農業的措施,對于農業經濟的管理,制定了具體的規范。然而,隨著工業改革以及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員相應的發生減少,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隊伍缺乏后備力量。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實踐經驗,對農業的認識存在誤區,導致農業管理意識的淡薄。一些農業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對于農業管理制度缺乏足夠的重視,管理理念落后,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同時,由于農業管理人員隊伍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工作態度不端正,知識儲備不全,導致其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農業的要求。
3、農業經濟管理不全面
農業經濟管理不全面,一些農業生產環節幾乎是死角。對農業經濟的管理主要片縱欲某一環節,而忽略了一些環節。例如,農業經濟的管理側重于農業種植環節,關注提升農業產量,而忽略了農產品后面的加工環節的管理。后面的加工環節對于食品安全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由于不良商家,為了節省成本,采用不當的方式加工農產品。農業經濟管理不全面,一些人為了逐利,利用這些被忽略的死角,從事不法生產活動。
4、農業經濟管理忽視質量控制
當前我國對農業經濟的管理,往往偏重于增產增量,忽視了對農業質量的控制。例如開荒種植沒有根據地域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經濟作物、過多的使用機械,農藥的過量使用、鼓勵新品種種植等等,而沒有提前的探索這些增產增量策施將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忽略質量控制的直接后果是農業生產方式的不當,造成環境消極的影響,例如環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此外就是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例如農藥殘留過量,人們食用了這些農產品,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于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是不利的。
5、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落后
當前由于科技的發展,社會上所有的事物都到了革新的階段,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革新也是必要的。而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著思維模式落后的問題,不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人員結構很大部分都是“元老級”人員,他們的思維模式往往比較被以往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所禁錮。出現了對農業經濟限制過嚴的情況。
三、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
1、改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落后的管理思維,管理模式跟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改變農業經濟管理的思維模式是應對這一挑戰的策略。以往的思維模式主要是要擴大產量,例如在建國之初,為了超英趕美,而施行的不恰當的農業發展策略。當前,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對于農業經濟的管理也應該要改變思維模式,不能夠一味的關注如何擴大產量,而是要關注環境,注重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關注農產品的安全與健康。
2、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具體來說是指運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全面實現各類農業信息與知識的獲取、處理、傳播和合理利用,加速傳統農業的改造,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決策能力,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和高速發展的過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不僅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知識性農業的轉變,而且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還有效的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3、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
我們要跳出農業看農業,從大農業的視野方向來研究農業經濟管理的問題。社會主義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農業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農業的發展,就沒有現代農業建設的推進,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要求的生產發展就會落空。只有農業經濟水平提高了,農業實現現代化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才能使得社會更加的穩定。
4、加強相關人員的管理培訓
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之所以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管理技能欠缺,或者是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人員沒有及時的更新管理的技能,導致了與當前需要不符的情況。加強對相關部門人員的管理技能培訓,可以有效的提升他們的管理技能,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及時的更新傳統的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方式的更新換代。培訓的方式可以采取專門的培訓,也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管理部門的經驗,認識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
5、加強管理
對農業經濟的管理要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僅側重于對農業生產環節的管理,從產前到產后加工都要加強管理。農業作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不能夠忽略的,否則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可以出臺相應的管理標準,對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設置質量標準,在管理農業經濟的時候,就能夠依據這些標準開展管理的工作,管理工作能夠更加順暢。
總結:農業經濟管理應該以一項綜合工程來看待,它需要各部門互相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隨著現代化信息化的發展,我們應該轉與時俱進、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以最快的速度與國際接軌,進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在這個基礎之上,將當前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展,農業經濟管理有越來越需要研究的問題,它研究的每一個成果,都會不同程度地推動生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寧波.農業高等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0,82(8):215-216.
[2]成得禮,董克用.城鄉結合部北京市失地農民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科學,2004,(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農業經濟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在調研報告.2005.
[4]姜巖.中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之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