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正處于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的背景下,而現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模式和投資模式正面臨著基金巨額缺口、投資渠道狹窄、投資收益率過低等問題。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如何對個人賬戶的積累資金進行投資運營,是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研究方向。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創刊,作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刊物,《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遵循黨的辦刊方針政策,貫徹“雙百”方針,崇尚實事求是與理論聯系實際,以弘揚人文精神、關注社會實踐、提供理論精品、展呈學術新見作為它對社會的承諾。
中國人口老齡化近20年的發展趨勢預測顯示,我國將于2020年以后進入加速人口老齡化的階段,屆時社會養老保險金的支付壓力將急劇增加。而我國自從2014年以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年度基金收支已然失衡,轉變成為收入小于支出的情況,逐漸呈現年度赤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6》資料分析,2015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結余共計3462億元,其中財政補貼收入3893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38萬億元。由此可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年收支平衡已經開始依賴于各級財政部門的補貼,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一、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運營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辦法,個人賬戶的基金主要包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的企業繳納與職工個人繳納的部分,以及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的農民個人繳納與村集體補助部分,資金實行完全積累制。由于前期個人并未進行繳費,因此新制度下現有“老人”的養老金和“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并沒有相應的籌資渠道,造成了養老基金不斷擴大的隱性負債問題。當前這種養老基金籌資模式的籌資范圍和籌集方式仍存在欠缺,且籌集資金使用效率低,而對于實行基金積累制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運營,相關法律規定投資方式僅限于銀行存款和國債管理。相比較我國近幾年的高通貨膨脹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在著投資渠道窄、收益低,應對通貨膨脹差,投資激勵和約束機制不足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社會效益與保障作用。
二、提高個人賬戶基金收益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撫養比持續增高,前期的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對現收現付的沖擊非常巨大,最終造成基本養老保險收支差額巨大,如果這個差額單純的需要中央或地方政府以財政力量來彌補,將會導致各級財政不堪重負,從而降低宏觀效率,對經濟的平穩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鑒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要求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我國對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也本著謹慎投資的原則,并同時采取嚴格限量的監管措施。但是在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模式下,如果沒有豐富的基金資本市場做后盾,單純的追求安全性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正處于一種不斷貶值的狀態,因此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要實現保值增值必須改變現在的運行機制,改變投資模式,拓寬投資渠道,通過合理的投資組合實現精算平衡,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個人賬戶基金收益模式之選擇
通過研究世界各國的養老金制度改革,涉及的養老基金管理模式、投資模式和監管模式,對于完善我國基本養老基金運行機制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而最根本的啟示是:養老基金的運營應當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籌起來,在兼顧養老基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內在要求的同時,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根據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省一級的政府將對本省分散到各地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統一歸集制,集中到省一級的社會保障專戶中,然后通過省級政府將其統一委托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再對其進行投資運營,而基本的養老保險基金將貫徹落實市場化投資運作與中央集中化經營模式。因此,依托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養老基金的投資渠道應進行科學的組合,多元化的拓展投資渠道,不僅僅用來購買國債與銀行存款,在考慮投資新興的養老產品之外,持續將投資的范圍擴大到股權、股指期貨、股票、上市交易的證券投資基金等多樣化的金融渠道,穩步提高個人賬戶收益,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基金發展道路。
四、提高個人賬戶基金收益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投資市場制度建設
注重制度建設,以制度創新打擊投資市場中的投機行為。例如在股票市場上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加大對內幕交易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遏制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維護股票市場的平穩發展,為基本養老保險入市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養老基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用完善的制度建設引導和保障投資市場誠信,提高投資市場的透明度,反過來也有利于吸引各類投資者長期投資。另外,建立健全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的管理體系,確保各方主體權責清晰、互相制衡,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和靈活的監督方式,加強基金運營信息披露工作,也將推動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
(二)完善信托管理制度
在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投資運營管理過程中設立獨立的托管人,主要負責基金財產保管、資金清算、信息披露、投資監督、現金核算、內部監控等職責。通過監管部門審核的銀行作為個人賬戶基金托管人,負責保管社會保障基金資產、確保和監督社會保障基金或者資產管理機構不會對社會保障基金賬戶上的資產進行非法運作,將有力的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產的安全運作,從而實現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標。
(三)合理組合個人賬戶基金收益配置
根據我國金融投資市場的實際情況,在基金投資管理的初期,還應充分考慮個人賬戶基金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要求,投資方向仍定位為長期性或風險系數較小的國債和票據,同時與銀行協定存款利率,實行權益資產和固定收益證券的適當組合,在個人賬戶的收益性增加和波動性降低之間尋求一個穩定的平衡點。
在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穩定收益的基礎上,逐步放松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股權投資、以及外國證券等高風險投資渠道的監管,逐漸加大風險投資渠道的投資比例。通過高低風險組合的合理配置,實現個人賬戶基金收益的良好增長。
(四)實現個人賬戶基金多樣性累積
通過多方渠道實現個人賬戶基金的充實,如在股份制改革的浪潮中,抓住地方城市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夠、凈資產收益率較低的有利時機,積極參與地方城市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制。一方面個人賬戶基金可以通過股權獲取較高額的收益率,化解地方政府在養老體制改革中形成的轉制成本,減輕“空賬”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為地方城市商業銀行注入個人賬戶基金這種戰略性的資金,有利于地方金融市場的發展壯大,也有助于建設地方有利的投融資環境。另外,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來充實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的方式,也是為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所倡導的。
由此可見,在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下,逐步實行個人賬戶投資收益的市場運作,尋找長期穩定收益的渠道,對于實現養老基金保值增值具有深遠意義。通過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善投資市場制度建設,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來提高養老基金的收益率,減輕通貨膨脹的不利影響,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極為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薛惠元,仙蜜花.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收支平衡模擬與預測——基于個體法的一項研究[J]. 當代經濟管理,2015(10).
[2]王厚運.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
[3]劉江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投資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產權視角的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05).
[4]符波.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投資管理問題研究[D].集美大學,2012.
[5]郝利杰,張晨寒.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視角下的個人賬戶收益分析[J].唐山師范學院院報,2017(0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