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檔案管理論文
隨著時代的變化,理論總是處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研究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展以來,經過了十多年的不斷努力和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的。而隨著理論研究的日益成熟,目前電子文件管理正逐漸步入“實戰”階段。但從實際工作狀況看,從正面引導和指導機構進行電子文件管理是一個方面,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告知這些機構如果不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反面的告誡和提醒在機構電子文件管理意識普遍缺乏的狀況下還是比較有效的。“如果說一般的電子文件管理方法著眼于‘應該如何管理電子文件’,風險管理則重在指出‘如果你不這樣做可能遭受哪些損失?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未雨綢繆”式的風險管理似乎更適合于電子文件這樣一個常常被忽視的領域。也就是說,常規的電子文件管理主要著眼于‘應該怎么樣’的正面措施,而風險管理則選擇相反的角度,從查找電子文件風險的視角著手管理,是對一般電子文件管理的有益補充。”因此,電子文件風險管理研究應需而生。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對電子文件自身管理特點及其與機構業務活動之間關系的理解和把握。
檔案風險管理理論研究在原有檔案理論基礎上,吸收檔案管理實踐經驗成果和借鑒風險管理理論,并加以融會貫通,讓檔案學理論呈現出清新的風貌,是檔案管理理論研究過程中根據檔案管理實踐的發展,不斷進行新的探索、修正、完善自身、使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的表現。
風險是安全的對立面,風險的存在就意味著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管理就是安全管理一部分,而且是核心組成部分,它既是一種安全指導思想,同時也是一種安全實踐方式。檔案管理中的眾多風險,正是影響檔案安全管理的負面因素。“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出后,學者積極運用風險管理理論探討檔案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問題,促進了檔案風險管理研究的發展。
目前我國對檔案風險管理的研究既有理論層面的闡述,也有基于實踐層面的探索,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電子文件風險管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風險及防范、專門檔案的風險管理等方面。
電子文件(數字信息)管理最先引進風險管理理論進行研究,其后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在這方面,最初的研究文章主要著眼于電子文件存在的風險和防范措施,主要基于電子文件管理實踐過程中風險因素造成損失的狀況和如何防范進行總結,研究偏重技術方面。正式提出“電子文件風險管理”后,國內對電子文件風險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該理論的概括論述方面,其次是電子文件風險識別與評估、風險防范與應對方面。對“電子文件風險管理”,已經形成完善的概念基礎并提出系統的研究框架。伴隨著電子文件風險管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重點又將逐漸轉向更廣闊的實踐層面,在理論指導下探討如何解決電子文件管理實踐中的風險問題。
檔案信息化建設風險和防范是檔案風險管理研究中的另一熱點。這一方面的研究多是從檔案信息化實踐狀況出發,對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風險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對策。目前學者提出的檔案信息化建設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觀念和認識風險、投資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人才風險,從而提出的檔案信息化建設風險應對和防范措施有實行分等級風險管理措施,加強培訓、提高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信息化的認識,預留風險保證金、制訂建設規劃、防范資金風險,采用逐步更新、持續改進的技術措施,引入信息監理方等。檔案信息化建設風險和防范研究,尚未像電子文件風險管理那樣提出系統的管理框架和風險應對模型,還未形成嚴密、系統的理論體系。
專門檔案、科技檔案風險管理方面,涉及的內容包括城建檔案、人事檔案、企業檔案、商業銀行電子文件、保險業電子文件等方面的檔案風險管理問題,所涉行業范圍較廣,包括銀行業、保險業、建筑業等,所涉單位類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建筑設計單位、高校等,這類論文研究的專門檔案載體類型多是電子文件。但這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實踐經驗的零散總結層面,或只是對電子文件風險管理理論的簡單套用,對專業檔案、科技檔案風險的特殊性沒有深入挖掘,尚未形成嚴密、系統的理論體系。
本文作者:張云艷 單位:阜礦集團清河門礦檔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