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教育論文
一、當前我國幼小銜接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小學化教育現象嚴重
幼兒園的辦學宗旨本應是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這種學習并不只是知識的積累,而是綜合性的素質,包括學習興趣的培養、說話能力、交際能力、動腦能力、學習創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兒教育也采取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圖案色彩、教具演示、課堂游戲等。這樣的教育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特點,會造成幼兒的疑惑以及喪失學習興趣。小學化教育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對幼兒將來的成長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2.幼小銜接的師資力量匱乏
據了解,在當前幼兒園教師中有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中有部分還擔任著大班教師的職務,由于缺少對幼兒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經驗,在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對幼兒的身心發育以及對他們的環境適應力的培養考慮欠佳等問題,造成幼兒對小學的教學環境感到陌生,無心學習。這對于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的過渡非常不利,還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國學前教育的師資力量總體比較匱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小銜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問題。
3.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
家長是孩子啟蒙老師,幼小銜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長的努力配合。筆者了解到,很多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都比較傳統,重視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興趣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的家長急切地給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訓練以求超越同齡的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他們認為孩子能讀會寫肯定就很聰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潛力。于是要求幼兒園教會兒童拼音、加減法等,認為入學前應該讓幼兒學會讀寫算術的能力,卻很少關心幼兒是否有學習的興趣和習慣、跟同班的同學關系處的怎么樣等等這樣綜合能力。幼兒教育應該滲透到多個知識領域,從不同角度培養幼兒情感、態度和技能,培養幼兒環境適應的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這樣才能促進有效銜接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解決幼小銜接教育中問題的策略
1.要樹立正確的銜接觀念
兒童在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的轉變過程中,不僅要適應學習環境的變化,還要實現自身角色及行為規范的轉變。幼兒園與小學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機構,它們在學習環境、師生關系、社會要求、作息時間、教學方法和內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別,致使許多孩子出現很多不適應的現象。幼兒園教師和小學低年級教師在幼小銜接教育工作中需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幼小銜接教育是使兒童的身心發展達到的量變與質變統一的過程,是促進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模式的交替、轉化、升華的發展過程。因此,幼兒園教師和小學低年級教師應當從幼兒入學開始就培養其社會適應能力、穩定情緒以及各種行為習慣。幼兒從幼兒園開始就逐步產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為小學教育做好準備。
2.重視幼兒的自制與獨立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師要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培養其自理、自立的能力,強調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兒園大班的后半學期,教師應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讓幼兒獨自完成學習任務,避免教師的直接輔導,讓幼兒感受到獨立完成作業后的成就感。另外,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幼兒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極易分散,在完成任務時常常會因為周圍事物的干擾而影響學習。因此,教師需逐步引導兒童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使幼兒堅持學習,鍛煉幼兒持之以恒的能力。
3.加強幼兒園、小學、家長三者之間的交流
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協調配合是幼小銜接工作中不容忽視的環節。幼兒園教師可以有組織地帶領幼兒參觀小學的校園、教室、辦公室、操場等,觀摩小學生的上課情形,讓幼兒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從生理和心理上對小學教育有所準備。小學教師也應當與幼兒園教師多溝通交流,了解幼兒們的心理和學習狀況。另外,幼兒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園通常會有定期的家長會、課外活動等與家長交流的活動項目,家長應當積極參加和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同學校一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更好地度過適應期。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是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重視的問題,這項長期的教育工作的完成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雙方應當從實踐教育中要尋找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完成幼小銜接教育工作。
作者:王雅明 單位:廣西平果縣平果鋁業公司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