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通識教育論文
一、大學通識教育的內涵和人才培養觀
西方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都非常重視通識教育理念的實踐,他們在本科教育中由專門設立的基礎學院或通識教育學院來實施嚴格的通識教育,開設一個不從屬于任何專門的學科而是多學科課程組合的“普通核心”課程體系,為學生在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中探索基本的學術問題打下基礎。在這個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批判和分析問題、寫作表達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為今后在高年級能夠深入地學習和探索高深的專業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在通識教育理念下對財經類高校進行大學英語課程
設置進行改革的必要性財經類高校為社會培養經濟領域的建設者和經濟事業的接班人,經濟領域對人才的要求除了扎實過硬的專業基礎之外,更有著對綜合素質的要求。然而,財經類高校作為專業特色明顯的院校,長期以來習慣了專業教育模式,導致其在管理體制、教學方式、課程設置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功利主義”的色彩,大部分財經類高校的學生也有了功利心偏重的通病。財經類高校對通識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使得所培養的財經類學生呈現出注重經濟利益,價值取向出現偏離,知識結構不合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薄弱,社會價值意識和責任感缺失等素質缺陷。在高等教育逐步得到普及的今天,大學畢業生對職業需求的多樣化和職業變動的頻率正在增加,財經類高校的畢業生終生從事一種財經工作的可能性相應地正在減小。職業和崗位變動頻繁要求財經類院校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多次變化職業的精神準備和能力儲備。因此,財經類高校必須轉變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大力推進通識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一門必修的課程,其學科性質、教學目標以及教育內容決定了它可以承擔更多通識教育的職責。但在財經類高校專業教育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陳舊,教學內容單一,使得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應在通識教育的理念下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增加通識教育的內容,與財經類專業英語相結合,為實現財經類高校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在通識教育的理念下,對財經類高校進行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勢在必行。
三、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的方向
我國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都是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以補充中學英語語言基礎為性質、以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四級要求為目的而開設的基礎英語課程。這種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陳舊、明顯的功利性應試教育(四六級考試)、目的不清、定位不明、考試評價體系不科學等問題。在當前形勢下,隨著大學新生入學時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以夯實語言基礎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應逐步轉向通過學習語言以外的知識內容學語言的語言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從通識教育的視角出發,從打基礎的英語教學轉向為培養學生利用英語獲取所學專業的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學術交流能力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財經類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應從改革課程設置和改良教學方法兩方面入手,服務于財經類高校培養出既適應當前財經領域就業市場、又具有厚實的人文素養和批判精神的財經人才的培養目標。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在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方面處理好語言技能訓練課程、人文思想教育課程和財經類專業技術課程之間的比例,力爭三者之間的相互滲透。
為了兼顧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我們可以將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分成以下三類:第一類是英語語言技能訓練課程,主要指對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性質上延續現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性質,以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為授課內容,以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來檢驗學生是否已經具有了扎實的語言基礎。主要在大學本科低年級開設。第二類是英語語言拓展課程,主要包括語言文化類、語言文學類、語言應用類課程。其中英語語言文化類課程可包括:英美社會與文化、跨文化交際、中外文化對比、英美概況等課程。英語語言文學類課程可包括:英美文學、英美小說、英美名作、英語詩歌等課程。語言應用類課程則包括:英語公眾演講、英語報刊選讀、新聞英語、外國影視欣賞等課程。該類課程在第一類課程之后開設。此類英語語言拓展課程符合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以外語通識教育為內容依托的語言教學發展改革方向。2010年5月,“全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成果總結暨外語通識教育與課程設置高層論壇”也指出了以外語通識教育為內容依托的語言教學是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其中有會議材料認為:“外語通識教育與課程設置思路將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個新思路,很可能會成為中國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第三類是財經專業英語課程,主要服務于實現財經類專業教育的目標,幫助財經類學生解決與專業相關的語言問題,幫助他們把英語作為工具應用到專業學習和研究中去。此類課程包括會計英語、財經英語、金融英語、外貿英語、商務英語等。該類課程緊密結合財經類專業,能高度激發財經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迎合財經專業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學生進行財經專業的學習和深入研究提供了語言準備。該類課程可在第一、二類課程結束后開設,也可與第二類課程同步開設。財經類高校普遍存在著對通識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的缺陷,加上財經類院校專業相對單一,通識類課程的師資較缺乏,導致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一直以來都以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課程為主,缺少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應該具有的特色和個性。我國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應在遵守《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尊重財經類學生認知需求、符合財經類高校特色的原則下深化改革。
在通識教育理念下對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進行改革過程中最關鍵、最艱巨的任務是轉變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觀念、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因為依據上述改革方向,大學英語教師在從事第一類課程的教學時可基本延續現有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方法;從事第二類課程教學時也完全可以根據英語教師本身的學歷和知識結構迅速適應;而第三類課程的教學便不可避免地給大學英語老師帶來大的挑戰。財經類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應具有危機意識,努力尋求既符合財經類高校發展需要又符合自身興趣的跨學科專業,學習跨學科的專業知識,使自己能夠勝任通識教育理念下具有財經類高校特色和個性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
作者:蔣麗香 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