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環境治理的現狀
環境污染對各個城市都造成了深入的影響,一些污染嚴重的城市決定進行綠色改革,還原原有的綠色。山西省曾經污染嚴重,并且因其嚴重的污染而廣為熟知。為了治理污染,改善人居環境,山西省自2006年起開始加大力度進行環境綠化的工作。首先采取技術手段,開展了藍天碧水工程,并采購了大量污染處理設備,對污染嚴重的地區進行集中治理,其次運用政策指導,出臺了環保責任制等相關政策,加強地方在環境治理方面的責任與力度,并對污染企業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環保工作中的示范。
二、影響環境治理的地方性因素
環境治理往往需要地方的配合與支持,但在實際經濟發展中,地方往往有著自己的考慮,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地方經濟影響
對于各地方來說,經濟發展往往是重中之重,在實際工作中,環保工作人員往往也被要求到考慮地方的經濟發展建設問題。曾有調查顯示,近半被調查者認為環保工作人員不會受到經濟發展需求影響,因其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環境保護上,而大部分調查者認為,環境保護比經濟發展更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環境保護工作或多或少的會受到經濟發展要求的影響。
(二)地方政府影響
在我國目前的環保工作體制中,政府在環保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相關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上級領導對問題進行督辦時,環境治理效果有著明顯的改善,而在這其中領導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因而環保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受到領導的態度的影響也是非常大。地方政府在環保工作中,常常扮演兩面性的角色,一方面,地方政府是推進環保工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在實際的環保工作中成為一大阻礙。地方政府監督地方環保工作,會出現監管不力、地方保護主義等情況。而出現這些現象,往往與地方領導的說情現象有關。領導說情,往往與考慮當地GDP、經濟發展速度等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其實對環保部門的執法工作和工作人員的情緒有著更大的影響。因此,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工作中的影響不可小覷。
(三)社會人情關系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在中國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將社會人情因素考慮進去,環境保護工作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式的人情社會主要在喝酒吃飯上有著體現。在執行工作過程中,環保工作人員會接到相關企業廠家的熱情邀請,隨著交往的加深而成為朋友,那么就會影響工作人員對于治污企業的工作力度,甚至導致一些企業在環保上無法得到有效監管,造成污染擴大化。人情關系在執法過程中不可避免,而且這種關系往往涉及到環保工作人員的自身廉潔自律問題,對本人未來發展的前景也有關系,因而人情社會關系這種因素會一直對環保工作造成影響。
三、地方環境治理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制度建設
在環境治理問題上,制度建設是保障環保工作開展的根本因素。要使地方政府在這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地方政府在對當地環境治理方面有著更多的優越條件,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狀況有著更高的關聯度,有效的機制建設可以使當地經濟產生更好的效益,也可以提高政府的考評結果。要建立對地方政府強有力的責任制度和考評機制,通過制定硬性目標,相關法律配套等因素,讓政府在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上做出更多的貢獻,并且通過對政府權利義務的制約,從根本制度上解決相關問題。
(二)利用市場機制
環境問題的解決往往存在著各種缺陷,政府的職能也不能夠有效發揮出來。這時地方政府就有在有效行使自身職權的同時,借助市場的力量進行補充和改善。市場機制能夠對環保工作提出許多有效的輔助和支撐,如可以實行有償使用排污權,污水處理市場化等。在借助市場化的力量時,政府也要進行學習,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過程,要在環保工作中不斷轉變政府職能,根據實際情況,轉換思想,采取新方法、新方案,從而保證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動員全民參與
環境保護,既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僅是企業的事,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環境保護的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行講解、指導,讓更多民眾參與進來,自發開展環保行動。
四、總結
環境保護是一個目前非常復雜,難以迅速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證環境治理在地方的順利開展,就要加強制度建設,引入市場機制,動員全民參與。通過制度將不利條件影響降到最低,從而保障環境治理的順利開展,還社會一片綠水藍天。
作者:洪婷 單位:運城市鹽湖區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