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養成教育論文
一、及時處理
1、對癥下藥
弄清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因還是果。有些學生是因為過度沉迷于網絡活動,導致成績下降、與父母關系不佳、人際交往退縮、生活秩序大亂,這樣網絡沉迷是原因。但是也有學生也可能是因為學業成績不佳、人際關系不良、缺乏人生目標或成就感才以網絡(游戲)來逃避現實、舒解壓力,這樣沉迷于網絡是結果。我們要協助學生弄清沉迷于網絡的因果關系,針對原因對癥下藥來解決問題。2.2鼓勵學生首先是以平和心情約學生談話,安排熱心同學對沉迷同學提供友情邀約、課業協助。其次是鼓勵學生重新安排每日作息,并將之列表,每天翔實記錄并勾選是否達成,積極改變學生原先紊亂的時間規劃。再次是鼓勵學生參與其它有興趣的活動,并協助規劃社團活動時間。
2、善用學校資源
①上課時要教育學生,現在還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作為高級的游戲機。另外可以鼓勵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同學,如果你想自己編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戲軟件,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將來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軟件設計師,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正確的學習動機;②利用學校活動排擠學生的上網時間,強化家長與學生互動溝通。定期讓學生反思最近的生活作息安排與主要活動模式,及時接近學生的世界;③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適度融入網絡成癮(沉迷)防制課程。利用新聞案例教育學生網絡成癮(沉迷)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電腦網絡使用者的健康,邀請相關醫療人員講解可能因此導致的健康傷害;④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參與團隊活動,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沒有計算機網絡的地方,重新調整自己的作息與生活習慣。
二、事后輔導
主動關懷學生,了解學生作息不正常的原因。若學生真的無法控制上網的動機與時間,教師應協助家長尋求醫療單位,治療學生網絡成癮(沉迷)的問題。提供隨時咨詢的服務專線或平臺,讓學生有需要時能有實時性的協助。落實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透過各種形式的性別平等教育與法治教育活動,建立學生正確的交友觀念,具備正確的法治概念以避免成為網絡交友的受害者。教師與家長不要過度指責學生,避免越陷越深的惡性循環,應當告訴學生想改變隨時都不嫌晚的道理,而不是要求學生返家自行學習。利用情境仿真、價值澄清或是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協助學生有效理清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差別。網絡世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我們家長、老師應辯證地看待學生上網,關注因為學生上網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有效地教育學生養成安全、合理、合宜、合法的態度與行為,能夠讓我們在照料學生的網絡世界時更加得心應手,讓網絡成為我們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好幫手。讓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學得更美好、更快樂。
作者:朱海建 張麗美 單位:山東濰坊市壽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