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加強農村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的基礎性建設
農村中小學往往缺乏信息技術遠程教育方面的基礎性設施,要想推動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就必須有大量的資金來建設相關的信息教育工程設施。這將從本質上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現狀,增加更多更優的教學資源和渠道。但是由于同信息技術相關的硬件設施耗資巨大,并不是農村學校自身能負擔得起的,需要更多來自于地方政府、上級教育部門以及社會上的大量資金投入,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做到專款專用,保質保量。建設完成之后,各學校還應該注重設備的維護,在經費分配時擴大這方面的投入,以保證設施在完工后能充分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并能在合適的使用環境中正常運行。
二、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學生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是在一個班級中,也存在完全不同的學習習慣、各自的自我學習能力不同等現象。對這種現象不能一味地磨平,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這種發展將是他們未來創造力的源泉。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學生,并慢慢發掘他們的潛力,引導學生發揮最大的學習能力,讓他們不斷超越自己,樹立自信。因材施教地現代化應用就是所謂的個性化教育。
(二)拓寬教學內容,注重趣味性
由于信息技術本身革新快、內容多的特點決定了實際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是非常多的,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信息意識,并掌握相關技能。也就是說,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讓學生有機會自己去發現并掌握具體操作的方法和技巧。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問題,也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操作欲望,隨時能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探究,適當補充和拓展教學內容。
例如:在進行“excel公式套用”內容教學時,教師在根據教科書對套用進行講解之后,可以建議學生自行定義計算公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享受發現的樂趣。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己進行公式定義操作時會得到更多操作細節上的體會,進一步鞏固了課本知識,也做到了知識的拓展。這種做法通過對學生個人情況的了解,提出不同難度的要求,做到了進一步的因材施教。
(三)避免兩極分化
鑒于各個農村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具體情況不同,而且學生家庭背景、曾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即使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起點就不在一條線上,這就加速了他們在后續學習信息技術時,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是必須要避免的情況。兩極分化往往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差異,進而影響整體的學習效果,不利于操作能力的提高。這些差別的存在無疑增加了教學時的難度。更加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差異,兼顧首尾,幫助差生恢復自信,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
三、結語
要想真正提高農村學生信息技術水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不僅僅是筆者提到的幾點,這是一項異常復雜并且艱巨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實現的。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參與進來,通過長期持續的努力,改善農村教育環境,加強硬件和師資,才能讓農村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更上一層樓。
作者:李國強 單位:山西省平遙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