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歐洲國家提出協商民主理論(以下簡稱“協民理論”),而該理論到了九十年代才正式被世界范圍內多個國家學者關注起來,西方學者認為依托“協民理論”的探討能夠促使民主理論更加完善,而我國眾多學者則認為引入西方先進“協民理論”能夠為中國式民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政協》雜志由政協全國委員會主管、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辦刊方針是“立足政協,服務統戰,面向社會”,內容新穎深刻,信息豐富適用,貼近社會生活,圖文并茂,特色鮮明。
一、初探“協民理論”本土化可行性
雖然我國和西方眾多國家民主政治實際建設有著階段化差異,但是本質上我國構建的民主政治已經初見西方“協民理論”端倪,此外我國無論是在制度建設又或者是社會建設等等方面已經擁有了“協民理論”本土化基礎[1]。而“協民理論”在我國本土化實際可行性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其一是我國市場經濟奠定“協民理論”本土化社會物質基礎,從民主協商整體運作程序上講較為復雜,因此要想運行民主協商就需要提前準備較大一筆運作成本費用,如果市場經濟不足夠發達,則民主協商根本無法運作起來。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促使我國經濟逐年提升,此外大眾更是擁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在該種環境背景之下可以說運行民主協商整體機制有著較大的可能性,換言之我國強大的經濟基礎為“協民理論”本土化提供社會物質基礎。
其二是我國政治制度提供“協民理論”本土化制度資源,我國當前遵循的發展制度是圍繞共產黨領導,堅持政治協商以及多黨合作,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更是當前共產黨領導之下的有關政治協商的關鍵政府機構,在該種大制度背景之下我國實際政治協商展現出一定民主特性,這與西方國家強調的政治民主不謀而合,由此可以說我國現行的政治制度從很大程度上提供“協民理論”本土化制度資源。總的來講我國市場經濟以及現行政治制度為“協民理論”具備本土化可行性奠定基礎[2]。
二、探析“協民理論”本土化發展路徑
(一)依托公民社會良好拓展民主協商實際公共領域
一般來講公民社會是民主協商能夠本土化發展的重要社會平臺,能夠促使民主協商擁有多元化發展渠道,還能夠促使多方主體實現平等化,最重要的是能夠為民主協商有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民主協商最根本的社會基礎就建立在公民社會基礎之上,而公民社會更為民主協商長足發展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環境,還提供民主協商眾多的參與主體,同時更加培養眾多參與主體服務于民主協商的審議技能以及對話辯論技能等等。此外公民社會本質上包含的寬容精神以及平等合作理念也與民主協商關注公共利益同時強調理性平等合作參與等理想較為相符。而我國只有將公民社會自治性以及獨立性有效強增才能實現宏觀管理公民社會,促使廣大公民與國家政府之間形成成熟系統公民社會,由此真正為民主協商實際公共領域拓展起到推動作用,更為民主協商有效本土化發展保駕護航。
(二)依托社會資本良好強化民主協商實際社會基礎
社會資本本質上是建立在群體之上,是群體中成員展開合作的非正式準則或者價值觀。而社會資本作為一種合作網絡或者是具備互惠互利的合作規范對于穩定政治局面以及強化政治民主均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民主協商提倡的是公民能夠自由的依托審議以及協商等手段方式達成一定決策共識,而該種決策共識應該是被眾多社會成員所良好接受。換言之建立在公民參與以及互惠互利、信任基礎之上的相應社會資本為民主協商本土化發展關鍵條件。而要想促使民主協商于國內市場獲取大量社會空間就需要將社會資本擴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展開:其一是將社會資本誠信存量增加,可以說社會資本實際信任要素能夠拉近政府和廣大公民之間距離,促使政府與公民之間建立互動溝通良好關系,此外更加能夠將政府官員誠信責任意識有效催生,促使國內建立有利于公民實現訴求表達的制度化協商機制;其二是依托社會資本內在理念將公民公共精神以及意識有效催生,促使廣大公民在合作意識以及社會中責任和相應的主體意識、權力意識增強。而一旦公民具備上述多元意識精神則能夠于民主協商中將公共利益作為合作導向建立互惠互利實際合作決策和合作方案;其三是發展公民團體,形成公民廣泛參與的良好合作網絡。進而通過上述內容促使建立在社會資本基礎之上的民主協商實現本土化長足發展。
三、結語
綜上分析可知,走進新時期之后,我國不僅對經濟建設予以了較大關注,而且也對國家民主發展予以了重視,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民主發展對于其繁榮富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而本土化“協民理論”就需要認識到理論的本土化并非是最終的一個踐行結果,而是一個漫長的踐行過程,要依托公民社會良好拓展民主協商實際公共領域,還需要依托社會資本良好強化民主協商實際社會基礎。而本文將“協民理論”本土化發展路徑以及可行性作為研究核心,期望為后續關于“協民理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更旨在為“協民理論”未來本土化良好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胡建華.協商民主理論視野下我國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56-60.
[2]袁方成,張翔.使協商民主運轉起來:技術如何可能——對“開放空間會議技術”及其實踐的理解[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5,04:55-71+127.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