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機關報的類型,明顯具有區域性和內容上的鮮明特色。如何在堅持板報宗旨的前提下,在版面上體現出自己獨有的內涵,在內容采用上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獨家”特性,是一個方向性的課題。在當前媒體新形式層出不窮、平面媒體空間受擠壓的情況下,為讀者呈現出一份具有濃郁兵團味道的地方黨報,彰顯出“兵”的魅力,才是我們的辦報之本。
關鍵詞:兵團日報;特色辦報;兵團味道
《傳媒雜志》創刊于1999年,由黑龍江省報刊出版中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類學術雜志。
一、引言
從1953年5月創刊以來,兵團日報已經走過66個年頭,在兵團將士扎根邊疆的同時,兵團日報,堅持圍繞兵團工作中心,開始了記錄鐵血軍營里一切脈動的過程。記錄綠色軍魂,贊嘆屯墾戍邊、反恐維穩的歷史進程。報紙在記錄下這些足跡的同時,向廣大讀者展現出兵團人不一樣的情懷,不一樣的使命,在日常的工作中呈現不一樣的軌跡。
二、堅持報道自己的獨家內容,顯示獨有特色,是報紙的生命力所在
描繪出自己的獨有色彩,樹立自己的獨特形象。新疆建設兵團成立之初,就忠實地履行起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光榮使命,一手拿槍桿保衛邊疆,一手拿鋤頭建設家園。在不同歷史時期,兵團官兵,參與過阻止邊民越境事件,擒獲入境滲透搗亂的異己分裂分子,在綿延長達兩千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建立起縱深數十公里的邊境團場帶,為維護國家邊防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兵團人一手抓生產建設,在成立之初,就實現了大部分糧食自給、食油蔬菜全部自給。60多年來,兵團在人煙稀少的邊境沿線和戈壁荒漠,逐步建立起了涵蓋食品加工、建材、電力、化工等多個門類的工業體系,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兵團日報,在跟隨臨摹這些不平凡足跡的同時,就顯示出了報紙的獨家特色:勾畫這群獨特的綠色軍人的堅毅軍魂,銘記這只鋼鐵之師的每一個腳印。
兵團的特殊使命催生了兵團日報特殊的報道題材。兵團在新疆,不僅是融合各族人民安定團結的穩定器,是維護邊疆安全的哨兵,更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經濟結構的主要推手。60多年來,兵團人不僅幫助改善當地農業生產,還發展出了有當地特色的產業,已經建成國家重要的優質商品棉和特色林果產業基地。
一個兵團、多項任務,一身綠裝、多條使命。兵團獨特的題材,獨一無二的特殊性,決定了《兵團日報》必須走特色辦報之路。在繼續圍繞兵團的中心工作的同時,將筆觸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走特色辦報之路,是由行業現狀所逼迫的。隨著媒體傳播途徑的日益廣闊,生活的快節奏,也使得人們采納信息的手段豐富多彩,不僅與過去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等“老三件”外,手機APP閱讀等新身份亮相的媒體,以更快捷、更方便,更受年輕人喜愛的方式,搶奪著讀者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傳遞節奏偏慢、傳遞方式落后的平面媒體,再不找準自己的定位,發行量萎縮、讀者放棄閱讀,不是不可能的事。為此,我們應該有新的思路。
(一)繼續扎根自己的營地,報道別處沒有的獨家內容
眾多新媒體出現有其特點,如“今日頭條”,以全民都是讀者、全民都是記者的特色,加之信息傳遞高頻率、快速度的特點,可以迅速吸納起大范圍內的讀者群。但是,因為沒有中心,沒有偏重,他們的內容,偏重于捕捉熱點,忽略地域性。而兵團廣袤的地域范圍,為兵團日報提供了獨特的素材。所以在辦報上,擯棄“大而空”的方式,以采集本地特色、反映獨有風光的方式,以獨有魅力吸引人。
(二)介入新媒體,提供獨特素材,成為“獨家供稿人”
新媒體的優勢不可忽視也不可替代,想對其視而不見是不現實的。但是,利用兵團日報對采訪范圍內的獨家采訪特權,在類似“今日頭條”這類的媒體上開辟專欄供稿,不僅對宣傳本地內容、擴大影響上大有益處,也為地域性平面媒體找出一條新的發展途徑。可以明確地說,媒體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老媒體不及時改進,難以在新時期發展,煥發新的生機。
(三)轉變觀念,老報紙以新面目出現
我們必須面對生活和工作節奏變快的現實,必須承認,有新生事物的出現,就會有老事物的漸漸消失。而生存下來的好辦法,就是順應時代變化,使命不變、責任不變,但辦報方式可變。在堅持兵團日報辦好的同時,借助新媒體的便利,走進“今日頭條”,用它們的地方,用新的視角,講說新疆兵團的新故事、旖旎風光和“阿凡提”故鄉的新傳奇。
三、用特色顯示出報紙獨一無二的形象
打造世界獨一無二具有濃厚兵團特色的黨報,《兵團日報》用特色擦亮報紙底色,強勁磁力凝聚人心。
向國內一流省級黨報進軍,《兵團日報》在戰略上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舉措,那就是特色靚報。體制特殊、機制特殊,兵團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兵團,《兵團日報》也要辦獨一無二的報紙。
作為兵團黨委的機關報,《兵團日報》必須要有濃郁的兵團味道,必須彰顯“兵”的魅力。為此,《兵團日報》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特色版面為依托,形成鮮明導向。
一方面,繼續保有傳統的方式,宣傳各個領域兵團人的風采,和他們各自不同的事跡。不管世界如何變化,實干、苦干、肯干,一直是兵團人樸實務實的底色。新疆發生的巨大變化,與兵團人的汗水是分不開的,采訪這些事跡,歌頌這些華章,也樸實地記錄下兵團作為“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的新時代中的作為,是兵團日報義不容辭的使命。
另一方面,繼續加強對兵團文化軍魂的傳播。兵團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年輕軍人的奉獻。這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將他們的青春和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作為媒體人,繼續做好“兵字號”文章,寫好這些為本地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而堅守邊疆的兵哥哥形象群。
四、采訪方向不變,突出“兵”的主旋律
“兵”始終是兵團的主體,凸顯“兵”的元素,近年來,為打造有兵團風格的省級一流黨報,《兵團日報》陸續挖掘設立了“兵仲文” “字說兵團” “咱兵團人” “兵團符號”等20多個“兵”字號版面、欄目,加強兵團成果的展示、兵團文化的傳播、兵團精神的傳承,讓各個版面散發絢麗光芒,引領干部群眾不斷提升“兵”的意識,不斷賦予兵團精神新的內涵,受到廣大讀者好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