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古代廉政道德文化觀念的闡釋,強調了廉政文化對當今國企廉政建設的啟示,對新形勢下國企反腐提供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古代文化 廉政文化 廉政建設
《東方企業文化》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公開發行的國家級綜合學術期刊。由中國紡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國紡織企業文化建設協會主辦。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做好國企廉政建設,不僅應繼承和發揚我們黨不同歷史時期的反腐倡廉傳統,汲取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廉政建設經驗,還應該從我國古代幾千年傳統文化和政治經驗中汲取養分,以史為鑒、去蕪取精,以更強大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打好反腐倡廉的攻堅戰。
一、我國古代的廉政道德文化簡析
(一)儒家思想是古代廉政文化的基礎
在古代封建體制下,集權腐敗極易滋生,每朝不乏權臣、外戚或宦官專權而導致巨貪禍國的例子。歷代高明的政治家在官員的培養和教育方面,都重視品德正直、廉潔自律。自漢以降的封建帝王,一直強化儒家正統思想對高級官員的約束,把道德原則貫徹到政治生活乃至個人生活中去。
(二)“為政以德”是古代廉政文化的核心
儒家政治道德的核心觀念是“為政以德”,強調道德對凝聚人民的重要性,強調官員要想官位穩固,必須使自己的德行被同僚和廣大人民認同,德行是合法執政的基礎。具體而言,做到“為政以德”,必須先“克己修身”,培養個人道德和品行。自身修養從“自省”開始,“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而傳不習乎?”(《論語·學而》),意即善于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從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我檢討。然后是“養性”,也即孟子提倡的“養氣”,意即通過教育最大限度發揚人本性中善的一面,以知識和理想充沛人的精神,樹立弘大的理想格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修身”是為了最終達成“自律”的目的,即儒家重要的“慎獨”思想。所謂慎獨,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茍”(《辭源》),是個人品德修養的較高境界。從個人行為角度看,要求在完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高度自覺合乎道德規范;從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暗示官員在無監督的環境中應該依然高度自律,自律的意義和價值大于外部監督。
(三)“節用養民”是古代廉政思想的重點
儒家思想認為,官吏的廉政之德,在內容上不僅是律己奉公,還有“養民”。儒家主張“節用而愛人”“奢侈者,危亡之本”“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敗于奢糜”,認為官吏的奢侈腐化,侵吞國家和人民財產,等同于“盜賊”:“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并且造成投機貪婪的社會風氣,最終會導致國家的衰亡。
(四)儒家思想對廉政有全面的要求
儒家官員還必須遵循一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仕途發展規律,并在具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犧牲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思想等。個人的情緒也與道德感密不可分。孔子贊賞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也就是說人生苦樂與物質貧富無關,而與道德境界相關。儒家對個人政治道德有全面而嚴格的要求,我國古代政治思想中將思想道德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引導賢能官員發揮了正面的作用,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二、我國古代廉政文化對當代國企廉政建設的啟示
(一)廉政文化是打造執政基礎的重要組部分
當前,我們應該一方面重新提倡我黨在革命時期的優良作風,塑造我黨的先進形象;另一方面在全社會倡導克己修身、勤儉自律等傳統道德,在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系統內樹立起正面積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人民的共識和擁戴,樹立起領導干部的廉潔的形象和道德典范樹立起來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水平提高了,執政的根基才會更加牢固。
(二)廉政道德對個人由內到外、涵蓋公私的全方面整體教化
我國古代廉政文化將道德的覺悟、培養、應用貫徹到人生從始至終的各個層面,在家庭、社會中建立起一套道德自律約束體系。官員家人的言行代表了官員本人的道德水平和管理能力,“治家不嚴”被視為羞恥,被彈劾的官員一般都主動請罪免官。在當今的廉政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中,也應該建立這種全面的道德約束。[4]官員不僅要于公于私都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嚴格要求家人親屬;不僅要對外樹立良好的表率,而且對內私生活也要注意與公事的界限和距離,做到職業道德和個人道德都表里如一、經得起考驗。
(三)廉政節約對富民和平衡社會財富的重要作用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日常工作中與人財物打交道,更容易受到利欲的腐蝕。對此,我們應從制度上監督和預防國企官員利用手中的資源貪腐,應該在文化觀念上使官員及其家人樹立對奢侈作風帶來的嚴重后果的警惕性,使明確自律節約對個人前途、企業發展和國家利益的重要意義。古代廉政文化告訴我們,領導能力不夠、決策不科學、經營不善,不僅是對企業職工不負責任,而且是對社會和國家資源的巨大浪費,對社會平衡發展危害極大。因此,“節用養民”的古代廉政文化觀念,對當今國企廉政文化建設是極為重要和有力的補充,能夠使國企領導干部更加重視從思想源頭警醒要求自己。
三、當前國企廉政建設的形勢和任務
(一)學習古代廉政思想,加強“能廉”教育
國有企業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堅定黨的觀念,牢記黨的宗旨,嚴守黨的紀律,不忘黨的重托。各級黨組織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筑牢思想上拒腐防變的堤壩。傳統廉政文化多種多樣的傳播形式,如傳說、戲曲、詩歌、小說等,符合群眾心理,深得群眾的喜愛,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值得我們今天研究借鑒。可以組織領導干部學習諸子百家精辟的廉政見解、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哲思深遠的名言警句,警示黨員干部有所畏懼、站穩立場,保持清醒頭腦、遠離腐敗。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