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源教授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改革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采用基于行動導向、建構優先的原則,在教學模式上解構了傳統的學科體系,與傳統項目教學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將求知和做事很好地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
《數字化用戶》是國內數字化進程中的領袖雜志。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而信息的數字數字化用戶化也越來越為研究人員所重視。
我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積極推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教學改革,構建學習領域課程,編寫學習情境,開發校本教材,取得了一定成效。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深入,微課、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學習APP等興起,給我校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
一、基于工作過程一體化數字課程的構建
下面以《平面設計綜合實訓》課程為例,從課程重構、實訓室改造、數字資源建設、課堂教學實踐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課程崗位調研論證
深入企業,進行崗位調研。通過走訪、座談、組織問卷調查等形式對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相關企業、同行中職學校以及近三年畢業生進行調查,詳細了解企業平面設計職業崗位群、崗位任務、工作環境、生產流程、崗位技能和能力要求。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廣告設計、淘寶美工、包裝設計等崗位。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淘寶產品設計的崗位需求明顯增加。
(二)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和實訓室改造
1.課程對接崗位,重新編寫學習情境,開發校本教材
盤活、整合原有課程資源,按照“項目對應任務,教學過程對應工作過程”的原則,重新引進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甄選項目案例,編寫學習情境,開發《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校本教材,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進一步與崗位需求對接。與第一版校本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改進:一是遵循教學內容與崗位對接的原則,引進真實項目載體;二是遵循知識建構規律,項目任務由易到難。每個學習情境設置三個項目任務,舉一反三。三是遵循自主學習和泛在學習需求,增設資訊和網絡拓展學習內容。新版教材注重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網絡學習。
2.創設真實的企業環境,建設配套的一體化實訓室
在原電腦室只能進行電腦設計的基礎上,增添素材采集、作品打印輸出、理論教學(一體機、數位屏、數碼相機、噴繪機)等設備;對室場重新規劃布局,建設了“資訊討論區”“電腦設計區”“制作輸出區”“作品展示區”“校企工作室”五個區域。基于“五區一體”實訓室,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并讓學生從工作任務需求出發,進行方案設計—電腦設計—成品輸出—作品展示,完成完整工作任務的一體化實訓。
(三)開發數字化課程資源,搭建網絡課程
平臺是支撐,資源是保障。有了平臺,資源才能真正實現開放、共享。課題組以超星學習系統平臺為支撐,結合工作過程系統化“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教學環節需要,對《平面設計綜合實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配套的數字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學習情境、導學案、工作頁、微課、學習資訊、實訓操作演示、練習測試、網絡拓展學習資源等。
打破資源孤島,建設《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數字化網絡課程,實現資源開放、共享,共建共用。學生登錄學習平臺,通過電腦、手機、IPAD等進行網絡學習,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學校、家庭自主學習。
二、“互聯網+教育”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翻轉課堂”一體化教學
全面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翻轉課堂”教學。以《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數字化課程資源為基礎,利用微課、導學案、資訊等資源,借助學習平臺,實現在線學習、在線測試、在線評價、在線答疑和在線交互,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進度進行管理和跟蹤,開展課前、課中、課后“翻轉課堂”教學,實現“教、學、考、評、測”一體化教學。
(二)開展“互聯網+”環境下的互動式、泛在式的網絡學習
依托《平面設計綜合實訓》數字課程網站,學生可以登錄電腦,或利用手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借助課程及網絡海量資源,通過在線答疑、點贊、積分排行、討論區、在線調查、學習社區等互動空間,以及選人、搶答、發紅包等活動創設緊張、活躍、互動的學習氛圍,使單一的課堂多元化、智能化、個性化,實現“高效、實效、多維度”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同伴互學的氛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互相鼓勵借鑒和自信多元發展的平臺。
(三)進行多元評價,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借助學習平臺,可對學生作業、作品進行自動評分,也可通過積分、點贊,師評、生評等進行互評。可對結果進行評價,也可對學習過程、參與情況進行評價。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信息化課堂評價具有明顯的優勢:評價及時,而且多元化。這大大減輕了老師工作量,還可以從多個維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讓老師、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與學的策略。
兩年多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我校平面設計專業《平面設計綜合實訓》課程建設越來越完善,課程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學生課堂參與度、積極性以及完成作品的質量也越來越高,全面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和素養,提高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大力推進了我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材和實訓室建設;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面對“互聯網+”時代給出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們不僅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更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膽嘗試,讓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