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抖音等手機社交軟件的日趨流行,關于“手機社交軟件是否會影響我們生活”問題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本次研究對珠三角地區的285名在校中職學生的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和人際交往能力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在珠三角中職學生中,使用手機社交軟件越頻繁,人際交往能力越差。正確引導中職學生使用手機社交軟件,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模式。
《職業教育》以“加強教育理論研究,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為辦刊理念,堅持為“職教理論導航”,努力成為“職教研究園地”,以“面向中等職業教育未來,體現中等職業教育特色”為辦刊特色。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9年8月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991%,在這些人群中,學生群體占比255%,是中國網民中最大的群體。“手機社交軟件”是指在移動手機等設備上使用的社交類軟件,如手機微信、QQ、抖音等。“社交軟件使用頻率”是指我們使用這些軟件的時間和依賴程度。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社交軟件變得越來越流行,幾乎人人擁有自己的手機社交網絡。特別是微信、抖音等軟件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模式。
那么到底手機社交軟件的使用頻率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具體的影響呢?我們選擇了生活最典型的“人際交往”進行研究,這里的“人際交往”是指個體在社會中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主動性。我們希望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兩份問卷做相關研究的方法,找出手機軟件使用頻率與人際交往之間的關系。希望了解我們越多地使用手機社交軟件時,我們的人際交往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差,并且根據研究結果對相關的教育方法進行討論和思考。
二、活動過程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分別在廣州地區中職學校派發100份調查問卷,在佛山地區派發100份調查問卷,在肇慶地區派發100份調查問卷,共300份問卷,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85份。調查群體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1.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AD)
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AD)由WatsonD和FriendR于1969年編制,用于測查個體的社交焦慮和回避行為。量表含有28道題目,得分越高,代表人際交往能力越差。
2.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調查問卷
自編的“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調查問卷”,問卷共23道題目。其中第一部分1~13題為調查“手機使用情況”。第二部分12~22題為調查“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得分越高,代表手機社交軟件使用越頻繁,也就是越依賴。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隨機派發300份問卷,收集后篩選出有效問卷,使用excel2010和spss 180進行統計分析。對手機社交軟件使用程度和人際交往水平進行相關分析,并對相關結果進行討論和解釋。
三、結果與分析
(一)手機使用情況的結果與分析
1.智能手機使用率占894%
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現在智能手機的功能多樣和價格優勢,在珠三角中職學生群體中,894%的學生使用的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在學生當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2.手機價格普遍中高檔
在珠三角中職學生群體中,使用的手機普遍為1000元左右,手機價格在2000元以上的占179%,說明手機普通為中高檔。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3.大約七成同學每天使用手機超過1小時
通過調查發現,在校時間里有284%的同學使用手機在1~2小時,有421%的同學使用手機超過2小時,非在校時間有172%的同學使用手機在1~2小時,有446%的同學使用手機超過2小時。也就是說,大約七成學生每天使用手機超過1小時,在這其中將近一半的同學每天使用手機超過2個小時,在學生群體中,對手機的依賴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它已經嚴重占用了正常的時間。具體數據如表4、表5所示。
4.手機功能使用最多的是“手機社交軟件”
在手機眾多的功能中,“手機社交軟件”以347%成為使用最多的功能,說明手機社交軟件”確實是影響我們手機使用的最大原因。具體數據如表6所示。
(二)手機社交軟件使用越頻繁,人際交往越差
將“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與“人際交往”的分數在SPSS軟件中通過相關分析方法,進行驗證與分析,結果發現“手機社交軟件使用頻率”得分與“人際交往”得分呈正相關。具體數據如表7所示。
說明一個人如果使用手機社交軟件越頻繁,他在人際交往的得分越高,就是說人際交往能力越差,兩個分數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四、研究意義
(一)“手機社交軟件”對我們生活存在消極影響
現實生活中,關于“手機到底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討論有許多,但是大多都是紙上談兵,沒有比較科學的方法去證實。本次科研活動利用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證實了“手機社交軟件的使用頻率”和“人際交往”間存在一定的關系,過多地使用手機社交軟件會導致我們人際交往能力下降,這也給那些過度使用手機社交軟件的人一個警示作用。
(二)引導中職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及社交軟件
中職學生在使用手機社交軟件的時候,應該避免過度依賴。學生應該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中,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學校和家長在進行引導的時候,應該避免單一粗暴的方式,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給中職學生,比如課余體育鍛煉、開放圖書館、家庭親子活動、旅游等,讓中職生慢慢從手機社交中過度到現實的社交中。有的學校開通了微信帳號,通過微信公眾帳號發布學校新聞趣事等,有的家長也開通微信和學生積極互動,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都是不錯的嘗試。
(三)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效果更大
根據數據分析可以知道,那些在學校里過多使用手機社交軟件的人,周末非在校時間同樣會花大量時間使用手機社交軟件。這就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管理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方式,規范手機的使用,減少同學沉迷手機社交網絡的機會。
(四)學校合理限制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時間
從學校的規章制度上合理限制同學的手機使用時間,減少登錄手機社交軟件的次數,比如在教學區不能使用手機、不能在午休晚睡時間使用手機等,在一定程度能幫助中職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回歸到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中。
五、總結
中職生過度使用手機社交軟件對人際交往有負面的影響,在對中職生的教育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模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