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研讀的目的是開展有效教學,落實深度教學。教師基于對“教材的整體目標”“知識的內外聯系”“概念的本質屬性”“數學的思維價值”的研讀,搭建好教材與線上教學的橋梁,整合疫情下各類有效資源,重視信息技術工具的有效運用,讓教師深度教、學生深度學,力求實現核心目標、解決核心問題、掌握核心知識、培養核心素養的線上深度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深度教學;深度學習;教材研讀;數的認識
線上教學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全國中小學學習的新狀態。依據省教育廳印發《廣東省中小學校線上教育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通過電視頻道、網絡平臺等方式在全市普通中小學全面實施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這對學生、教師、家長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資源、平臺,怎樣去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線上教學中,教師以推送學習資源為主,教師選擇的教學資源是否適合學生呢?
線上教學,缺乏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缺乏教師對學生的學情分析;缺乏對學后情況的把握等等。開展深度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材研讀,線上教學在“眼花繚亂”資源中,教師易忽視教材的研讀,而導致線上教學缺乏深度。“基于教材研讀的深度教學”是指通過對數學教材“教材的整體目標”“知識的內外聯系”“概念的本質屬性”“數學的思維價值”的研讀,搭建好教材與線上教學的橋梁,整合疫情下各類有效資源,重視信息技術工具的有效運用,如利用問卷星設計前測調研、后置檢測,掌握學情和掌握程度;利用錄屏軟件模擬課堂教學,實現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思維深度思考、情感深度發展,力求實現核心目標、解決核心問題、掌握核心知識、培養核心素養的線上深度教學。
一、審視:當前局勢
1.缺失基于教材研讀的教學
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是研讀教材,然而教師在研讀教材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研讀教材表面化,教師能抓住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卻忽略知識背后要揭露的數學思想,要挖掘的學科核心素養。
(2)研讀教材片面化,對教材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知識的前后聯系不明確。
(3)研讀教材零散化,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將知識獨立拆分,就知識論知識,缺乏對知識的整體認知。
(4)研讀教材單一化,教師解讀教材更多從如何教入手,而忽視從學生如何學入手去解讀學生學習的認知困難、障礙、思維發展程度等。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有效教學的開展,關于開展基于教材研讀的教學迫在眉睫。
2.分析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各地線上教學按下啟動鍵那一刻開始,全國老師各顯神通,不時有“翻車”事故發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線上機械化教學。依據文件要求,線上教學不得強制要求老師上直播課,要求通過教育電視頻道,網絡云平臺等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偶爾出現“翻車”現場,教師依據要求推送網絡資源給學生學習,沒有任務,沒有要求,只是機械化的推送資源。對學生來說,如何進行陌生的線上學習?怎樣利用老師推送的資源呢?
(2)線上互動流于形式,互動問題設置單一化。比如,學習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教師在線上提問:五分之二化成小數是多少?接著學生刷屏回復0.4,不排除有“跟票”回答。最后老師表揚學生回答問題很棒,互動結束。互動浪費流量,浪費時間,互動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問題單一無意義。
(3)作業反饋重在催交。線上提交作業程序陳出不窮,更多的老師雖有布置但卻重在催交和查看作業提交了幾份,而忽略作業最為本質的要求。
3.缺乏線上深度教學的理念
線上教學五花八門,不少教師追求花哨,看似“以生為本”“線上自主”等,實則重知識,輕思想;重教法,輕教材。即使很多老師通過各類平臺推送資源,甚至推送生活數學、繪本數學、趣味數學等,提交作業反饋也是千姿百態的,手工作品、繪制表格、制作思維導圖等等,雖然包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教學目標表述,但大多數教學內容千課一面的擺色,停留在知識符號化的淺層囚籠里,無法實現學科知識的深度化、學生思維的深層化。
二、思考:背后價值
1.開展基于教材研讀的教學的實踐價值
首先弄清楚兩個問題: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憑借的是什么?實施有效線上教學的前提是什么?顯然是教材研讀。教材是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工具,具有科學性、權威性和工具性。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應基于對教材的深入研讀,“吃透”教材的“附加值”,靈活、創造性地“用教材教”,才能有效落實深度教學。
2.實施線上深度教學的價值意義
深度教學是學科素養培育的有效途徑,實施線上深度教學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構建有意義的深度教學,就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教學過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疑對這次“停學不停課”的線上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與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借助科技的力量,遠程調控教學,有其時代的進步性。
線上深度教學的“深”不僅在于知識的深度,而是教學的豐富層次,更重要的是學生思維和情感的深度發展。因此實踐線上教學的“深”,要充分利用各類信息資源、各類線上平臺,設計有效的線上教學,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探索:現實實施
基于富蘭的新教學論主要由三個核心要素構成(見圖):一是師生之間的新型學習伙伴關系;二是深度學習任務;三是能夠加速深度學習進程的數字化工具和資源。筆者以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一數(一)》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基于教材研讀開展線上深度教學。
1.研讀“教材的整體目標”,讓核心目標走向“深度”
研讀教材要從整體入手,以大概念的方式組織研讀“教材的整體目標”,體現著深度教學強調整體把握的特點。例如,《數一數(一)》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中“整數的認識”(大單元),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第一學段大單元整體目標是:在實際情景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體會十進制;初步感受位值概念。教師要以整體觀念解讀教學內容,依據大單元整體目標設計課時教學設計。例如,課前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問卷星試卷模式設計前置學習單,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回顧舊知,了解數學知識的前后聯系,促進學生形成知識遷移,增強學生的整體認知。課中借助錄屏軟件制作云微課,模擬課程教學。為模擬課堂的操作和思考環節,則在創設問題情景的同時,在學生產生探究的需要時,中途要求學生暫停視頻,圍繞問題情景進行深度探究、圍繞主題探究進行深度思考,做到思考與操作并存。課后設計后置闖關練讓學生通過對線上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發展進行系統的檢測。由研讀“教材的整體目標”進行線上深度教學,具有“課前伏筆、課中突破、課后鞏固”的教學特色,從而讓線上課堂教學事半功倍,讓核心目標走向“深度”。
推薦閱讀:中小學教育期刊有哪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