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合作是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加強家校合作工作更具重要性與必要性,所開展的家校合作活動應更具針對性和實操性。要扎實探索線上家校合作活動模式,多形式開展線上家校合作活動,拓展家校合作載體,同時加強線上家校合作活動內容的構建,進而形成家長交流經驗常態化,家庭親子活動常態化,注重家庭文化建設,學校、教師、家長協同共育的家校合作新局面。
〔關鍵詞〕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本文源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2期
家校合作是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家庭與學校合作,既有助于家長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也有助于學校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改進教學工作。尤其是目前我國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時期,中小學校開展好家校合作工作,不僅能創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提高教育質量,還能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因此,為踐行習近平同志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防疫期間的家校合作工作,在黑龍江省教育廳的支持下,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組織全省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以下統稱學校)于2020年6月1日至7日開展了“家校共育宣傳周”活動(以下簡稱宣傳周活動)。宣傳周活動以“家校共育、抗疫護童”為主題,共有四項主要內容,一是收看啟動儀式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的主題講座;二是各地市開展網絡家庭教育講座、線上家長答疑;三是開展“四項”系列主題小活動,說一說——“我的家庭教育一招”;做一做——“我最喜愛的親子活動”;曬一曬——“我們的家訓”;寫一寫——“我愛我家”“抗疫讓我更愛家”家庭教育征文;四是鼓勵各地結合全國婦聯、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關于開展2020年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地方特色的家校合作活動。宣傳周活動在各級教研部門的設計與指導、學校的組織與實施和家長的積極配合下熱烈地開展起來,收到了促進全省學校家校合作工作深入發展、營造家校協同抗疫育人良好氛圍的預期成效。宣傳周活動雖然圓滿結束了,但引發了我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深化家校合作工作的深入思考。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加強家校合作工作更具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家校合作工作更具重要性
開展家校合作活動是防疫特殊時期促進家校雙方積極溝通,彌合和鞏固家校關系及親子關系的重要途徑。家校合作活動可以使家校雙方雙向就“輔助孩子居家線上學習”“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品德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等重要事項達成共識,并起到及時暢通信息、共同解決問題的作用。學校借此發布信息,對家長進行引導,爭取更多家長的理解,幫助家長懂得教育并參與教育,為家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家長借此及時了解政府和學校的政策、做法并獲取教育知識,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增強教育好子女的信心和能力。同時,開展家校合作活動也是促進親子雙方相互理解、彌合親子關系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抗疫期間,父母和孩子都在經歷未曾經歷的事情,心理壓力、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增大,面對居家線上學習這一新事物,在長時間的居家相處情境中難免產生親子矛盾,而家校合作活動就像潤滑劑一樣,能幫助父母和孩子平復心情,促進親子雙方相互理解,共同成長,進而有效地加深親子關系。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家校合作工作更具必要性
在防疫特殊時期,扎實開展家校合作工作是為兒童創造良好成長環境的必要手段。我于2020年3月組織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寧安市的教研員和班主任對學校家長就學生居家線上學習期間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約五成中小學生家長對線上教學和居家輔導孩子學習存在困惑和問題,約五成中學生家長反映,防疫居家期間親子溝通不暢。調研還反映出家長對提升自身家庭教育素養和家庭教育水平有迫切需求。歷經了數月的疫情防控,“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使家長變成了“助教”,家長普遍感到很難適應和勝任,壓力、緊張和焦慮明顯增加,網絡上各種“神獸”的故事流傳。在這個特殊時期,如何為家庭、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助力兒童健康成長,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難題。因此,深入開展家校合作、攜手共育是特殊時期保障兒童健康成長和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必然之舉。抓住這個關鍵點,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適時組織宣傳周活動,加強家校雙方的理解,關愛兒童。全省13個地市的教研部門認真落實、細化方案、加強指導。學校結合本校實際,精心組織,結合抗擊疫情期間學生和家長反映的突出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與幫助。在班級層面扎實開展各項活動,不流于形式,務求實效。家長和學生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在各方的群策群力、積極參與下,宣傳周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學校和家庭的好評。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家校合作活動應更具針對性和實操性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家校合作活動應更具針對性
開展家校合作有針對性、有的放矢,與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學校當前的教育教學任務相輔相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宣傳周活動針對防疫期間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家講座和答疑活動,提高了家校合作成效。為了普及先進的家校合作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識、方法,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邀請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作了題為“家校合作 抗疫護童”的主題講座。邊教授從防疫期間學生居家學習和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入手,就如何全家總動員、調整好孩子的作息時間,如何指導孩子上好網課、增強學習動力,如何減少親子沖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何讓中高考學生調整心態、順利走上考場,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品質等具體問題,從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視角給出了詳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講座針對性強,既有理論上的高端引領又有實踐落地的可操作性,在立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為學校、教師和家長指明了讀懂孩子、家校共育的實踐路徑。黑龍江省寧安市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講師團的作用,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把現階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整理,并針對不同學段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同時對重點群體開展家教答疑,賦能家長,引導家長在講座和答疑中領悟家庭教育的本質和方法。
(二)小切口、浸入式的家校合作活動更具實操性
家校合作活動要讓家長成為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和參觀者,要把學生也作為家校關系中的重要一員,讓學生也參與其中。只有這樣,家校合作才能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家校間、親子間才能產生共鳴。這就要求防疫期間所開展的家校合作活動應是便于參與的、簡單易做的、實操性強的。宣傳周活動設計了四項主題小活動,具有小切口、浸入式、體驗性的特點。活動雖小,但做到了家長、學生和教師總動員,凝聚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避免了“缺乏實效,流于形式”的缺點。四項小活動因參與性和實操性強,達到了促進家長、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共享共研、共同成長的目的。
說一說“我的家教一招”讓家長在微信群里分享家教經驗、做法和收獲。經過分享,家長進一步明確了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監管”上,更要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品德和品行的培養,注重習慣的養成和方法的引領;作為家長,也要不斷學習,在生活中給孩子做榜樣,與孩子共同成長。
做一做“我最喜愛的親子活動”,孩子們和父母一起進行親子游戲、親子讀書、親子勞動、親子運動,使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朋友般的陪伴,體會到愛和尊重,身心得到滋養。尤其是在親子勞動中,家長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勞動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學會了生存技能。參與的家長寫道:真正愛自己的孩子,就讓他多做點家務吧!希望各位家長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人!齊齊哈爾市組織學校開展“運動健身嗨起來”線上親子運動會。跳小繩、踢毽子、羽毛球、俯臥撐……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小手拉大手,展開溫馨而有趣的親子運動,把家庭變成熱鬧的小型運動場。很多地市開展了親子共讀活動。親子共讀既激發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又增強了親子溝通。而父母在與孩子的共同活動中,也享受到了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曬一曬“我們的家訓”,展示了一個個家庭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引領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展示家訓,注重家庭文化建設,傳遞正能量,起到了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作用。
寫一寫“我愛我家”“抗疫讓我更愛家”征文,學生、家長踴躍投稿,真情在筆端流淌。孩子們在征文中真情流露,既反思了自己學習上的新收獲,又抒發了對父母陪伴的親情感受;既有對此次祖國抗疫行動的自豪,又有對自己未來的充分暢想。恰逢“兩會”進行時,大國國力和制度優越再度激發了孩子們對于家國的熱愛,字里行間滿滿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家長們也通過文字表達了對家庭和孩子的愛,對學校和老師的感謝,以及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宣傳周活動結束后,全省共評選了130篇優秀征文,并擇優宣傳發表,這猶如為全省中小學生和家長上了一節以家國為主題的德育課。
三、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扎實探索線上家校合作活動模式
以宣傳周活動為契機,學校整合線上家庭教育資源,對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和家校合作工作進行了大力宣傳,使家校協同育人的理念深植家長心中,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正確的教育方式得到廣泛普及,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家庭教育+互聯網”的模式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
(一)探索多形式線上家校合作活動,拓展家校合作載體
在“互聯網+”趨勢下,中小學更需要樹立家校共育的理念,構建一個學校與家庭互助的信息化平臺,進一步提升溝通質量[1]。為此,學校要探索多種形式的線上家校合作活動,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推廣新的教育理念,使用新的教育方法,拓展家校合作載體。在線家庭教育講座受歡迎。以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為例,在黑龍江威速科技網絡平臺直播,通過掃描二維碼收看,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高度關注,直播期間在線瀏覽用戶突破143萬。據平臺數據統計,有韓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等18個國家的用戶收看;國內收看用戶覆蓋全國各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啟動儀式收到了覆蓋面廣、受眾人數多、影響面大的良好效果,家校合作理念得到廣泛普及。省內很多地市開展了網絡家庭教育講座、線上家長答疑活動,利用網絡推送的視頻、音頻家庭教育微講座受到家長尤其是很多農村家長的歡迎。雖然恰逢農忙時節,但很多農村家長利用手機等終端在田間地頭收聽收看,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并反饋學習心得,令人欣慰。學校還積極利用微信群、QQ群、學校公眾號等渠道,深入開展家校溝通、調研活動。牡丹江市的幼兒園,從關注幼兒及家長居家實際需求出發,開展“線上心連心 共架家園橋”系列活動,通過線上家訪、調查分析,及時了解家長育兒困惑,掌握不同家庭的教育狀況和親子關系。針對發現的問題組織教研,調整家庭教育指導策略,通過適時推送活動資源、微信群討論、線上交流展示等方式與家長攜手共育,提升了抗疫期間家長的親子陪伴質量。有些學校結合疫情防控實際開展了家校線上交流,組織家長和教師以“家庭教育的感悟和收獲”“家校直通車”等為主題進行溝通、研討,同時還讓孩子們談談他們眼中的家庭教育及他們眼中的父母。
(二)加強線上家校合作活動的內容構建
關愛兒童身心健康、營造有利于兒童成長的居家學習和生活環境是防疫期間家校合作的重點內容。學校在向家長和學生廣泛宣傳防疫知識的同時,注重加強家校合作的內容建設。一是將維護融洽的親子關系作為抗疫期間家庭教育指導的重點內容,為和諧親子關系提供支持和指導服務。二是為有處于關鍵期兒童的家庭推送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很多幼兒園針對家長因為大班孩子即將入學而感到焦慮、困惑等現象,開展“幼小銜接”線上指導活動,陪伴家長走過孩子的幼小銜接關鍵期。很多學校為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家庭推送家庭教育專項指導內容。三是注重生成體驗式內容。家校共育,共同參與是基礎,溝通交流是重點,育人方法則是關鍵。防疫期間,有部分家長有了更多的居家時間,可以與孩子一起安排豐富多彩的居家生活,便于在生活實踐中就地取材,共同參與、共同體驗,生成了很多體驗式內容。從活動結束后家長展示的活動成果看,具體內容涵蓋了品德培養、健康教育、親子溝通、親子閱讀、行為習慣養成、勞動教育、美育、體育和開闊視野等方方面面,體現了生成性和體驗式的特點。并且,活動成果通過網絡展示后,又引發了傳播和研討效應,進一步深化了活動效果。
四、形成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家校合作共育新局面
宣傳周活動形成了一些好做法,探索了常態化防疫形勢下家校合作共育的模式,匯聚了教育合力,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打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
(一)形成了家長交流經驗常態化局面
通過“我的家庭教育一招”征集活動,廣大家長認真思考、用心總結,分享個人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經驗,而且在分享之后以家長微信群為載體,深入分析研討,并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群策群力,生成了很多好的實踐做法。很多學校借助班級微信群、QQ群、學校網站專欄等載體,形成家長交流常態化機制,推進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問題、案例研討和經驗交流,引導家長互幫互學,在實踐中總結、檢驗、推廣經驗。
(二)形成了家庭親子活動常態化局面
防疫期間,家長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了較為嚴苛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開展親子活動,紓解了親子矛盾,同時也為親子關系的重塑注入了新的動力。今后,各學校將不定期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進一步促進家長與孩子就家庭教育、親子關系進行深入思考。
(三)形成了注重家庭文化建設的局面
在宣傳周活動之前,雖然有不少家庭有家庭教育,但不成體系,沒有形成系統的家風和家訓,只是用成年人樸素的道德尺度去約束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過“曬一曬我們的家訓”活動,廣大家長開始認真思考家庭教育,認真總結自己的家庭文化,建立家風、提出家訓。從征集到的“家訓”來看,既弘揚了優秀傳統家庭教育文化,又結合了新時代的元素,符合培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有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的要求。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正在學校的引導下尋找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最佳結合點,進而形成當下的家庭建設文化。
(四)形成了學校、教師、家長協同共育局面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學校以宣傳周活動為契機,凝聚各方資源,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機制,構建學校家庭教育指導體系、探索家校合作模式,賦能教師和家長,打造富有特色的“家校教育共同體”。教師們意識到,防疫期間要把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家長是合作伙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在班級形成家校合作氛圍,加強班級教育共同體建設。家長們則表示:通過宣傳周活動學到了家庭教育知識、融洽了親子關系,今后一定加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形成教育共識,積極參與家校合作活動,實現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轉變,同時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養,與孩子一起打造學習型家庭。實踐再次證明,只有扎實開展家校合作工作,教育才能發揮最大的育人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春梅.談互聯網+家校共育的實踐模式構建[J].學周刊,2019(6):143-14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