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當前教育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以期推動教育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教育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財務與會計》(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國財政雜志社財會專業刊物。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財會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財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財會工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交流財會工作經驗,普及財會知識。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各項教育惠民政策的實施,單位管理使用的教育經費(財政撥款)占比越來越大,同時也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教育系統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存在單位領導財經法規意識淡薄、內控監督管理制度缺失、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并引發了編造虛假資料套取國家惠民資金、挪用專項資金甚至貪污犯罪等情況的發生。因此抓好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可以保障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規范管理使用教育經費,減少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教育經費安全、規范、有效運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部分單位領導財經意識淡薄
目前,選拔任用單位負責人時,財經法規不納入任職資格考核,而單位負責人普遍認為財經法規只要單位財務人員懂就行了。在他們看來財務工作就是后勤保障,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單位負責人不懂基本的財務相關管理知識及財經法規,單位會計機構不健全,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不合理,導致經費支出無預算、支出票據為按照程序嚴格審核簽字、支出的合法合規性欠缺等問題。例如,某縣區教育部門負責人不懂財經法規,將本應由3人以上的崗位職責交由1人負責,并且長期不進行監督檢查,這便為該名會計人員提供了可乘之機,會計科目隨便用(財政撥款收支掛往來科目核算),在她操作的多家單位之間任意轉款,支出票據審簽不完整,1人簽字就可以報銷,大額現金(單筆支付高達80余萬元)支付,公款私存等,最后甚至自行到銀行購買支票,偷用銀行預留印鑒章(印鑒章不鎖隨便放),多次直接匯款給私人戶頭(完全不附經審核簽字的原始憑證),累計挪用貪污教育專項資金高達400余萬元,對個人和單位造成惡劣影響。
2.單位預算編制不嚴謹,支出績效不考評
目前大部分基層單位的預算仍然還是紙上談兵,基本就是財務人員根據上年的預算數預估下一年度預算數據并進行填報。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不嚴格,預算經費隨意使用,不管資金用途、資金量,也不管使用的效果如何。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單位領導不重視,另一方面預算執行不嚴格。如有些單位上報預算時無采購物資安排,但決算時卻有采購業務發生,辦公設備的采購更是無計劃、無預算、無財務部門審批。“錢花了,事做了”,至于花錢效果怎么樣,事情做了多少,則很少有人關注,完成沒有考慮經費使用的績效。究其原因就是現階段還沒有真正將績效考核納入管理考核機制。
3.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當前主要問題是單位財務工作決策、執行、監督等職責不獨立,相互制約制度不健全。大額物資采購、工程建設招標,部分管理人員既是決策人也是執行經辦人,內部監督嚴重缺失。在利益的驅使下,管理人員參與招投標工作,采購中主動推薦有利益關系的商家或是間接暗示,導致采購工作不能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原則。部分單位物資采購人、驗收入庫、管理使用均為同一人,導致編制虛假財務資料套取國家資金的行為時有發生。如某單位,因決策審批人、經辦人、監督人缺乏獨立制約,單位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三人聯合作案,共同編制虛假資料,套取資金私分,雖然金額不大,但由于套取國家惠民政策資金,性質非常惡劣,損害了群眾利益。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決策審批、執行辦理及監督等權利及職責不相互獨立,不互相制約導致的。
4.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跟不上新形勢的變化
財務人員老是因為工作忙、任務重,或是覺得自己已是多年的老財務人員,常常憑經驗辦事,已經形成嚴重的慣性思維。但是財經法規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以及2019年1月1日新執行的《政府會計制度》等都在不斷變化,所以作為當下的財務人員,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新的財經法規、財務制度、規范性文件等,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高標準新要求。工作中,有些會計人員,不看工作要求,預算、決算不按要求填報,要求統計的相關口徑的教育經費也是五花八門。離高標準、嚴要求的差距很大。
三、抓好當下單位財務工作的建議及措施
1.加強對單位負責人的財務培訓工作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條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可見,單位負責人在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須加強單位負責人財務相關知識、財經法規培訓,讓單位負責人具備一定的基礎財會知識、審計知識,應該知道單位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等會計要素的大概內容,能看懂會計報表、年終決算報表,能掌握單位會計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的基本要求及相關人員的任職條件,能領導制定符合財經法規又結合單位實際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從經濟運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財務基礎培訓應該作為各單位負責人崗前培訓,堅持不培訓不上崗。
2.提高單位預算編制水平,加強資金使用績效考評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工作還在改革的時期,有許多關于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單位的內部構建一個合理與科學的部門預算體系,主要包括統一單位預算編制、設立動態預算數據庫、預算編制的完整性、規范性、按照新預算法的具體要求進行管理。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資金的使用管理應該追求使用績效,堅持做好項目目標設立,追蹤項目推進過程管理,項目落實情況應進行考評,考評的結果要進行反饋運用,杜絕一切亂花錢的行為。
3.建立健全單位財務管理內控制度
健全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規范運作的安全保障,是財政資金有效監管的前提。一個單位財務工作是否規范有效運行不是因為某人,而是因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規范的、相互制約的、安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這套制度必須體現決策審批、經辦及監督分離,即單位經費管理的決策審批權、執行經辦權及檢查監督權相互分離,各自能夠獨立運作,各自有相應的權利,也應該承擔各自環節出現問題的責任。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應重點考慮下列幾個方面:第一,會計機構及人員設置是否合理,會計主管是否具有任職資質,會計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專業知識,不相融崗位是否分離。第二,大額資金使用管理、物資采購、工程建設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充分體理“三權”分離,是否能保證操作中公開、公平、合法、合規。第三,重要票據(銀行支票、財政票據)、銀行印鑒章管理是否由3人以上管理,是否相互監督。第四,經費使用報銷處理流程是否規范、合理,會計審核環節應放在領導審批之前,會計人員必須對票據的合法、合理、完整、正確性進行認真審核,相關領導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負責,雙重審核通過方能找財務領導簽批報銷。
4.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學習培訓
財務工作零碎、雜亂、細致,永遠做不完。常常因為忙,財務人員就一直疲于應對,審票、對賬、編制報表,填報各種數據報表,總的歸納起來,財務人員就三種狀態:忙、較忙、很忙,所以學習的事常常無暇顧及。但是一名優秀的財務人員必須要經常學習,充滿工作激情,不斷總結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對當前崗位職責的充分學習,應該具備哪些財務知識,操作流程的掌握,知道做什么,該如何做好。二是對新修定的財經法規的更新學習,研究對比新老制度的變化,并按照新制度來處理業務。三是工作中質疑的問題,應該與同行業深知人員進行交流溝通或是網上搜索查詢,學習處理方法,不斷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四是研究執行地方性相關財經紀律制度、政策規定,如有沖突,必須堅持按上位法進行執行。
總之,當下要做好單位財務管理任重道遠,需要單位負責人學習掌握相關財經法規,需要研究制定適合單位的健全的財務管理內控制度,需要財務人員不斷學習,需要單位里每個人的配合與支持,唯有這樣,方能守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障教育經費的規范、有效運行,發揮財政資金使用的最大效益,促進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