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一、分析社區學前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的現狀
社區在一定意義下,是在相關地域進行科學、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場所,會由這些要素形成相應的社會關系和生產關系。在城市的層次劃分上,主要為市、區,之后是街道和居委會。一般情況下,社區的活動都會在居委會或者街道開展。現階段的社區建設中,主要是由政府和黨委對其領導,將分級的負責制有效開展,自治的功能較為突出。教育的行政部門是分管社區教育的,同時會細致的擬定出相應的工作方案和意見,從而構建出不同的制度,讓社區中所進行的學前教育可以加強其管理和統籌成效,能夠有效地保障學前教育資源中的整合和優化機制。
二、社區學前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探索
1.將社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作為主體
社區中包含學前教育指導中心,此部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區學前教育的主要構架,能夠加強其整合與優化程度,會讓社區教育體現一定的作用。在社區中進行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具體會依賴當地的一些學校,社區應用具備的教育實體相應缺乏,缺失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也就是社區學校教育工作者相對緊缺,一般會在沒有實體依托的情況下進行社區的學前教育活動,導致了社區的教育盲目性較大,沒有完善的規劃,也不能夠系統的開展教育模式,不能夠讓學前兒童以及家長需求得到滿足。然而對教育實體的組建,能夠在整合教育資源當中克服這一系列消極的因素。因此,對于社區的教育實體一定要有所規劃組建,在社區當中,將學前兒童發展中心或者學前教育中心充分成立,在此主體中需要將適合兒童的視聽圖書館、游戲場、兒童博物館、早期的教育中心、家長的俱樂部以及兒童玩具的相關圖書館等場所相應創建。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要利用教育實體,將社區中的學前教育推動者、組織者以及指導者等角色真正承擔起來,將管理職能方面有效履行,將一定意義下的宏觀指導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也就是要發揮監督、協調以及組織作用,讓非正式、正式、非正規、正規的學前教育能夠結合為一個統一整體。
2.將幼兒園作為主體
(1)教育評價的整合與優化
幼兒園作為協調者,可以有效結合社區評價和幼兒園評價。因為幼兒園有必要采納社區的具體評價,才能夠理解自身的教育模式可否得到社區的認可,家長以及社區的教育管理者直接成為主要評價方,評價的階段互相合作與支持的過程。所以,幼兒園一定要主動對社區人員邀請其參與評價。
(2)教育手段的整合與優化
幼兒園作為實施者可以把社區資源,設置為主要的教育途徑和手段,將資源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努力挖掘,將不同的教育手段中所體現出的優勢有所結合,讓教育目標服務可以有所實現。一方面,幼兒園需要對教育設施嚴格關注,引導學前兒童以及相應家長可以積極的參與到社區活動當中。另一方面,還需要對教育設施有效的利用,此外還需要對組織管理資源以及物質環境資源合理利用,從而將資源共享能夠凸顯。教育手段可以得到極大程度上的豐富,就能夠將教育途徑充分擴展。讓幼兒能夠主動的表現自我、互相交流,同時還能夠加強觸摸、聞、聽、看等多種能力,將高端的教育活動網絡建立健全。
(3)教育目標的整合與優化
幼兒園作為領導者,可以將社區學前教育以及教育目標相互融合,由于都是對學前兒童進行全面教育,都是對家庭予以滿足。所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和社區教育有所結合,將家長的需求有所體現,將社區文化有所突出,讓幼兒可以充分提升社區認知度,同時還需要與家長共同教育幼兒。
(4)教育內容的整合與優化
幼兒園作為組織者可以對社區中的資源有效利用,將教育內容有所充實,在較多的教育資源當中,選擇和幼兒相符的元素,再與學前教育內容有所合并,將其設定為主題,從而將學習共同體有效構成,一方面,讓幼兒在能夠將教育知識有效獲取;另一方面,還能夠將方法知識有效獲取,也就是將生活知識和科學知識兩種要素共同擁有。
三、總結
社區中所進行的學前教育是公共型的社會事業,擁有的公益性較強。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個人、企業、團體、社會等多方面重視,對于社會、家庭、兒童都有著較大層面的意義。因此,需要對社區的學前教育積極地倡導,同時要進行各個層面的改進措施,力求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走可持續模式。
作者:徐文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