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宜昌市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城市社區大眾體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在宜昌市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供決策依據;為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運行規律的基層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提供參考;為研究制定面向大眾體育多元化服務體系作前期準備。對宜昌市大眾體育現狀和發展進行研究,不僅對發展宜昌市進一步貫徹實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而且對宜昌市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以宜昌市城區的西陵區、夷陵區、伍家區、點軍區、亭區5大區的25名文體局、社區(街道辦事處)的文體負責人,50名社區健身點及健身俱樂部的50位負責人,1000名普通健身愛好者作為調查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20余篇,并進行有效的檢索、分析和利用。
2.2.2調查法
1)問卷調查法:根據分層抽樣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區的西陵區、夷陵區、伍家區、點軍區、滯で?大區,抽取每個區的文體局、4個街道辦事處、10個大眾體育活動點和每個活動點的20名居民。最后確定的調查對象為1075人(其中25名文體局及街道辦事處負責人;50名社區大眾體育活動點和健身俱樂部負責人;1000名居民,對居民的要求是16周歲以上的常住或暫住人口)。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1075份,收回問卷1018份,回收率為94.7%,其中有效問卷948份,有效回收率為93.1%。
2)實地調查法:利用暑假期間,派遣5名學生分別深入到五個區的相關群眾體育活動點30處,營業性的健身俱樂部15處,社區、居民小區健身點5處進行實地調查。
3)訪談、咨詢法:訪問了與課題相關的市、區體育局、基層文體局、街道辦事處、基層工會等部門,咨詢了體育專家和負責人15人。
2.2.3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效度檢驗,運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宜昌市城市社區大眾體育現狀
3.1.1居民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育人口大幅度增加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宜昌市的大力推廣和實施,宜昌市的大眾體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居民的體育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在體育鍛煉對增進健康的重要性程度的調查中,有近87.2%的居民認為具有很重要或較重要的作用;在對體育功能的調查中,居民對體育鍛煉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認識,除了79.4%的居民選擇了體育鍛煉的健身功能外,對體育豐富業余生活、娛樂身心、防病治病等功能的選擇也較高,分別占37.6%、30.5%、26.1%。調查結果表明:居民對體育的價值和功能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體育意識也加強了。
體育人口是根據國家體育總局1997年《對中國社會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中所規定的標準劃定的,即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低于3次,每次活動時間不低于30分鐘。根據對宜昌市五個區的50個大眾體育活動點的1000名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有343人,約占總數的34.3%,比全國體育人口的平均數(31.4%)高出近3個百分點。這足以證明: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宜昌市城市居民的體育健身意識得到了加強,體育人口數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1.2居民體育活動行為特征
宜昌市在創建世界旅游城市和大力推廣全民健身活動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對居民健身場地設施的直接投入,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鍛煉條件,但是仍然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健身人群的需求。對居民健身場所的調查結果顯示:宜昌市居民的鍛煉場所以家居為中心,以就近為原則。50.3%的調查對象體育鍛煉場所集中在家居附近的廣場、公園、住宅空地、以及公路街道邊等非正規體育場所。有21.6%調查對象到周邊學校擁有的體育設施進行健身,說明宜昌市的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程度較高。到經營性的收費場館進行健身的居民有17.5%,遠遠高于同等城市的比率,反映出宜昌市居民健身質量較高。科學的技術指導、舒適的健身環境、良好的健身氛圍已經成了廣大居民的健身追求。
從居民鍛煉的項目調查結果來看,宜昌市居民選擇體育活動項目,已從單一的散步、跑步、健身舞(操)、民族傳統項目(氣功、太極拳)、游泳等簡單、經濟、個體項目向復雜、“貴族”、集體項目的方向發展。如今在宜昌市,利用閑暇時間參加羽毛球、網球、保齡球甚至高爾夫球等項目進行健身的居民大有人在。此外,由于參加體育鍛煉者的年齡、性別不同,在選擇健身項目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老年人喜歡節奏慢、動作簡單的項目,如:健身操(舞)、太極拳等;年輕人喜歡強勁的、運動量大的項目,如:球類、健美操、街舞等;而女性則偏愛體現人體美的健美健身項目,如:瑜伽、形體舞等。調查結果顯示:參加體育活動點的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早晨、傍晚和晚飯后鍛煉,活動時間過于集中,不利于體育鍛煉場地器材的充分利用。由此,應該做好上午、中午和下午的體育鍛煉的組織工作。
3.2宜昌市城市社區大眾體育活動點現狀
3.2.1大眾體育活動點的基本情況
從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形式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8.1%的居民選擇到社區大眾體育活動點參加鍛煉,可見大眾體育活動點在群眾體育活動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從隨機抽取的50個大眾體育活動點現狀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宜昌市城市大眾體育活動點呈多元化狀態,有由群眾自發組織的普通活動點(占56.6%)、由社區基層管理部門組織的體育輔導站(占13.8%)、由各種體育單項協會組織的協會活動點(10.4%)、以及各種經營性的健身房、體育健身俱樂部(占19.2%)。普通活動點及體育單項協會組織的體育活動點,大部分以鍛煉者自發組織為主(占77.3%),這些活動點的管理也主要是自主管理。除了社區組織的部分體育輔導站及各種經營性健身房、體育健身俱樂部具有固定的、室內的活動地點外,其他體育活動點的活動場地主要分布在公園、廣場、街頭巷尾等非正規體育場所,占65.2%。由此可見,當前大眾體育活動點的正規化程度不高。從體育活動點的規模來看,小至5-10人一個點,大至300-500人一個點,其規模的大小受場地、項目及區域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體育活動點的規模以50-100人為主,占67.6%。從體育活動點的參與主體情況看,在調查者中,男性占46.2%,女性占53.8%,女性人數明顯多于男性。參與者的年齡分布在55歲以上的老人占62.9%。以老人和離退休人員為主。在經營性的健身房、體育健身俱樂部里,參與健身的主要群體以中青年為主,致使健身人群中中青年所占的比例增加。這說明宜昌市社區體育活動點的多元化促使了參與體育健身人群的壯大,促進了居民體育健身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