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極冰融引發北極地緣政治變化,歐美國家與俄羅斯關系急遽惡化,相關國家的北極安全認知發生轉折,美國將俄、中兩國視為北極安全的最大威脅,俄羅斯不斷提升北極安全地位予以應對.俄羅斯和歐美有關國家積極開展北極軍備建設,增強軍事活動,北極安全對峙升級,但總體上北極安全仍保持“低烈度”特性.對峙是北極安全的主流,但受制于北極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北極難以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相反在“低安全”等特定領域內相關國家卻不得不進行合作,北極理事會和北極海岸警衛隊論壇有望成為重要合作平臺.由于美國對中國北極投資的安全化解讀,美、俄全球對峙態勢漫溢,使得北極安全走勢更趨復雜,導致相關國家在斯匹茨卑爾根群島主權權利與管轄權問題上、北方航道自由航行問題上存在爆發小規模沖突的可能性.
本文源自郭培清; 厲召卿,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發表時間:2021-06-29
關鍵詞:北極;北極安全;俄羅斯;美國;大國博弈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北極持續暖化.最新數據表明,2020年秋冬北冰洋的海冰覆蓋一度降到了有衛星數據記錄42年以來的第二低水平,[1]不斷減少的海冰激發了北極油氣資源開采和航道利用的商業潛力,北極開發熱度持續上升,其俯瞰北美和歐亞大陸的絕佳戰略位置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歐美國家與俄羅斯關系急遽惡化,北極正在大國競爭中重回世界舞臺.近年來,相關國家紛紛出臺北極戰略,北極軍事色彩日益濃厚,甚至一些北極域外國家也積極參與,例如英國發布專門針對北極的防務政策報告、法國發布防務相關的北極戰略,北極安全態勢日趨緊張.
冷戰時代,北極便是大國對抗的前沿地帶,密布攻擊性和防御性武器.相對于冷戰時代的緊張和后冷戰時代的緩和,近些年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北極安全形勢逐漸由起初的“高合作、低沖突”向“對峙與合作并存、對峙逐漸升級”轉化,加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的沖擊,早先傳統意義上對北極安全的解析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如何更全面地把握北極目前的安全態勢,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北極棋局中維護中國利益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將從北極各行為體間或對峙或合作的關系與安全互動入手,分析未來北極安全態勢走向.
一、北極安全態勢轉折動因
冷戰結束后,北極對抗緩解,北極國家對于北極安全的認知主要集中在搜救等“軟安全”議題,甚至有將北極置于國際政治之外的“北極例外主義”聲音興起.[2]然而,北極冰融和大國競爭復歸改變了這一局面,相關國家對北極安全的認知發生根本性轉折.
(一)美國將俄、中兩國視為北極最大安全威脅
美國2017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重點提出注重與俄羅斯之間的大國競爭,競爭態勢逐漸蔓延至北極.2018年,美«國家利益»雜志撰文表示,為有效保護美北極利益,需制定國家北極戰略、新建破冰船,并在2040年前在格陵蘭建立美海軍第二艦隊總部.[3]可見,美國社會已高度重視北極戰略價值,甚至描繪出了具體執行方案.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定調,針對北極的具體安全戰略也逐步成型,各部門紛紛頒布北極戰略文件.2019年4月,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了«美國海岸警衛隊北極戰略展望»,指出美國將俄羅斯視為北極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4]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美國國防部北極戰略»,提到美國需要在北極“建立基于規則的秩序”;2020年6月簽署的«關于保護美國在北極和南極地區國家利益的備忘錄» 中,提出審查美國破冰能力.同月,美國空軍發布«美國空軍北極戰略».[5]此外,美國陸軍北極戰略也在制定之中.現今,美國部隊所有軍種都在關注北極.
2020年末,美國新發布兩份重要文件,對于北極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為美國下一步的北極行動確定了指導方針.2020年12月,美國國防部發布«海上優勢»文件,其中三次提及北極,指出美國不能忽視北極新興起的常態化競爭,并表示美國必須繼續保持前沿部署,加強破冰船建設,并且將軍事力量恰當地展示出來.[6]同月,2021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公布,法案中包括北極戰略港口費用授權,其中 SEC.1208條款授權建設國防部北極安全研究中心———泰德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