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以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期為時代背景,英國王室是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存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更加看重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此時英國社會就形成了以女王的家庭觀念為主的維多利亞價值觀,這就對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們必須擅長家務和教育子女,并將這兩件事情做好。維多利亞價值觀也深受各個階級的認可,但僅限于中上層家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
【關鍵詞】 維多利亞價值觀,家庭天使,十九世紀
一、維多利亞價值觀產生的時代背景
維多利亞女王掌權的時期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女王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她在位時期的英國更是享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與其相比。這并不是因為女王勤于政務,統治精明,事實恰好相反,女王對政務并不熱衷,而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了家庭。這使掌握實質政權的資產階級十分滿意,君主立憲制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充分發展。
早在十九世紀初,資產階級就獲得了大部分政治權利,1832 年的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政治權利,英國議會改為代議制,議員代表選民實行國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的意志傳達到了上層統治者那里。女王即位后,她的精力多用于操持家庭和照料子女,更加不關心政治,這自然受到了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的歡迎,他們極力贊揚這種行為,并逐漸使之變成了頗具代表性的"維多利亞價值觀"。
維多利亞價值觀影響了人們的家庭生活和社會行為,在經濟上它提倡自由放任,主張政府不頒布任何法令對經濟進行調控,而是順應市場的自由發展。工業革命使家庭與工作分離開,許多人離開家庭集中到工廠工作,讓家庭不再具有工作場所的性質。在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下,中產階級的工作壓力日益增長,他們將家庭視為神圣而溫馨的烏托邦,只有在家中,才能放下一切煩惱和憂慮。為了不讓甜美舒適的家受到外界的叨擾和玷污,大部分中產階級將家搬到了城市的郊區,遠離工廠聚集的城市污濁的空氣,享受郊區的寧靜安逸。
同時中產階級的收入也有了明顯提升,僅靠丈夫一人的收入足以供養整個家庭,他們的妻子沒有工作的必要。因此大部分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婦女不再工作,而是作為家庭主婦處理家中事務,教育子女,安排仆人工作。仍舊工作的婦女,也僅有家庭教師或作家這兩種職業可以選擇,因為這種工作不需要她們在外面拋頭露面,符合當時對女子的規范。
二、維多利亞女王對于家庭的認識
維多利亞價值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維多利亞女王本人的對于政治的態度,二是她在生活中表現出的家庭觀念。她不熱衷參與政事,對政務冷漠的態度和關注家庭生活與子女教育的理念被資產階級宣揚,并作為模范被眾多家庭爭相模仿,從而使這種觀念成為了社會對家庭的要求,在那個時代,具有維多利亞價值觀的家庭被認為是"有禮貌的、高貴且值得交往的"。
首先,在政治上,維多利亞女王沒有將政權緊緊握在手中。早在 1868 年光榮革命和 1832 年議會改革,君主就不再是掌握國家政權的人,他們更多地作為這個國家的象征而存在,議會每年會給皇室一筆錢用以支付他們的開銷,僅此而已。而且在修訂法案后,君主不能無限地向議會索取,每年僅有的一筆錢根本不足以用來收買議員,君主徹底失去了他的權力。而且在成婚后,她極度信任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許多事務交由阿爾伯特親王決斷,再加上兩人子女的誕生,維多利亞女王承擔了大部分撫養子女的責任,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這種分工符合資產階級和男權的需要,所以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其次,在貴族富商乃至皇室,夫妻雙方結婚并生下繼承人后,另找情人各自生活的情況十分常見,但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雖然是在政治安排下的結合,卻產生了愛情,婚后對彼此極為忠誠,在親王過世后,女王悲傷不已,且余生都穿著黑色服裝。在生活上,由于童年時期生活拮據,女王并不喜歡華麗的衣著首飾,在皇冠上鑲嵌昂貴的珠寶也只是為了不失掉皇室的體面而已。這種節儉影響了英國的女性,為了得到男子的欣賞,她們不使用過于華貴的飾物,穿著體面優雅而不會過于奢華。維多利亞女王信任且依賴她的丈夫,事實上阿爾伯特親王的確博學多才,他在大多數的事務上的決斷都是最有利的選擇。這種對丈夫的信任和依賴也被社會廣泛認可,服從和柔順被認為是女性應當具有的優秀品質。女王的子女出生后,她開始不再喜歡皇宮內的生活,而是搬到了奧斯本宮,遠離政事。這一點也在中產階級上有所體現,他們不再選擇住在城市里,而是搬到了郊區。
總體上來說,維多利亞女王更注重自己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她信任并依賴丈夫,對政事不關心,生活的重心放在了撫養子女和管理家庭上,這種價值觀念流行于各個階層,許多已婚婦女逐漸回歸家庭,成為了家庭主婦。
三、文學作品中產生的"家庭天使"形象
這一時期,文學作品中出現了許多鮮明的母親和妻子形象,這些女性舉止優雅,儀態高貴,內心純潔,且溫柔,順從,將丈夫視作神明,她們管理整個家庭,負責家庭成員的日常起居和精神教育,考文垂 ? 帕斯莫爾的著名長詩《家庭天使》中描寫的女性形象就是如此,因此這種賢妻良母型的家庭主婦也被稱作"家庭天使"。
英國人奉如神諭的《圣經》中,亞當的妻子夏娃是由亞當的一根肋骨做成,因此她從屬于亞當。宗教上早已明確規定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女子只是作為男子的附庸而存在,因此社會上普遍主張將女性培養成男性喜歡的類型,受到維多利亞價值觀的"家庭天使"正是男權認同的完美女性形象。
優雅、純潔、柔順成為了"家庭天使"的構成元素,也是當時女性教育的標準。女子需要時刻保持優雅得體的儀態以吸引男性,她們學習的內容也圍繞著這一根本目的,通過禮儀、舞蹈、唱歌和繪畫來提升自己的氣質和儀態,通過學習文學、歷史等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在修養,以此獲得男人的青睞。純潔并非指性格單純不諳世事,而是指貞操,維多利亞價值觀中對男女的雙重標準層出不窮,貞操方面尤為突出。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男人都以情人眾多為榮,這就是所謂"風流",而女性必須嚴守貞操,抵擋一切外界的誘惑,如若婚前失貞,就會被視作放蕩,從而被社會各個階層鄙視。
在家庭中,柔順可以分為兩部分進行解釋:溫柔和順從。維多利亞價值觀的重點是針對性別和社會角色對男女進行了不同分工,男子負責供養家庭,女子負責經營管理家庭。作為妻子和母親,女子對待丈夫和孩子要做到溫柔,她們需要態度溫和地教導孩子們和包容丈夫在外工作的辛苦,以自身為天平協調家庭。更要做到對丈夫的絕對服從,雖然家庭由妻子管理,家庭支出和仆人工作都需要女性進行協調調動,但丈夫才是家庭的領袖,妻子和兒女被視作丈夫的附屬,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的一切命令。
維多利亞價值觀受到各個階級的推崇,但普遍遵循這一價值觀的仍舊是英國社會中的中上層家庭。許多生活在下層的人雖然認同這一觀念,但迫于生活壓力,家庭中的女性仍需要走出家門到工廠做工。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雖然維多利亞價值觀充滿了對男女的雙重標準和嚴苛的道德要求,仍舊將女性視作男性的附庸,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人民道德的約束,規范了人民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狄更斯 。 圣誕故事集 [M]。 汪倜然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 狄更斯 。 小杜麗 [M]。 金紹禹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3] 狄更斯 。 大衛 · 考坡菲 [M]。 張谷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4] 狄更斯 。 遠大前程 [M]。 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5] 沃爾特 ·E· 郝福特 。 維多利亞時期的思想狀態,1830-1870[M]。 耶魯大學出版社,1964。
[6] 莫爾頓 · 亨特 。 情愛自然史 [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7] 亞當 · 斯密 。 道德情操論 [M]。 謝宗林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相關閱讀:2017文學雜志投稿哪些期刊容易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