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這幾年由于高中階段招生政策措施的變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爭奪激烈,造成招生宣傳費用的增加,同時也使每個學校新生入學人數的增減起伏較大。生源質量不能保證,生源數量不穩,給學校的運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關鍵詞:高中,舉債辦學,風險,分析
隨著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高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學校負債規模擴大,高中階段學校財務風險增加。該文對高中階段學校舉債辦學的歷史成因進行回顧,并對高中階段學校舉債辦學風險進行分析,提出防范財務風險的措施。
國家進一步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歷史機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預算管理體制變革,高中階段學校作為事業法人單位,有了一定的自主權。高中階段學校為擴大辦學規模,對內投資急劇增加。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學校舉債籌措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實驗設備購置,給學校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高中階段學校財務風險分析
(一) 學校負債產生的歷史原因
1.原有基礎教學設施薄弱與國家倡導大力辦學政策的矛盾所要求的。
為積極推動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的發展,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央有關文件出臺后,教育部提出了《關于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地方政府根據實際需要,鼓勵學校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示范性高中的建設。由于原有基礎教學設施落后,要改善辦學條件,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在地方財政財力支持力度較小的情況下,政府倡導學校自籌資金擴大辦學規模。
2.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經濟疲軟,中央政府著手國有企業資產重組,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提高工資標準,實現經濟軟著陸,無力顧及地方事業發展的投資需要。加上地方預算管理體制原因,學校建設資金主要由學校自籌資金解決,很少安排專項資金解決學校的建設資金。由于體制原因中央和地方對學校的建設投入很少。
3.擴建校舍,超過正常資金承受能力進行校園基礎設施建設。
高中擴招以后,學校生源增加,學生宿舍緊張,學校必須解決校舍問題。由于學生家庭生活條件改善,學校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建造學生公寓。而公寓的建設成本較高,按地方2003年的物價水平,建造4000平方米一棟公寓需要三百萬元左右。一棟公寓100間宿舍,每間8人,按照本市現行高中公寓住宿費收費標準320元/人、學年計算,一年住宿費收費256000元,需要十二年時間才能收回投資。單從這項來看,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承受能力。再加上教學樓科技實驗樓運動場等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量的投入,依靠學校自身收費收入水平,支付壓力很大。
(二) 高中階段學校舉債辦學的風險
學校的業務活動主要是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是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因此,與企業經營活動財務風險相比,學校財務風險屬非經營風險;同時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政策性強,與其他事業單位相比,學校財務風險屬政策性風險。
1. 國家招生政策變化風險
學校舉債資金大多用于基礎設施等中長期項目投資,投資數額大,投資期限較長。在投資建設期間國家招生政策變化,會使高中階段學校生源發生變化,學生人數變動較大,收入波動較大,產生較大的財務風險。
這幾年由于高中階段招生政策措施的變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爭奪激烈,造成招生宣傳費用的增加,同時也使每個學校新生入學人數的增減起伏較大。生源質量不能保證,生源數量不穩,給學校的運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2.收費政策變化風險
學校規模擴大后,公用經費和人員費用增加,生源數量起伏較大,再加上收費政策變化,特別是收費標準降低,收費收入減少,將給學校帶來很大的償債壓力。
二〇〇八年九月起至二〇〇九年三月,中央政府已在全國農村城市中小學校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根據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教育發展的趨勢是逐漸推行并普及高中義務教育,一旦高中義務教育政策確定,學校收費銳減。在國家政府核定并承擔債務過程中,學校將面臨更大的資金缺口困境。
3.國家工資政策變化風險
按現行地方預算管理體制,財政對事業單位實行“核定收支,定額補助,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預算管理辦法,財政對學校發放的生活補貼(原來適當補貼和生活補貼自籌)實行定額補貼,差額部分由學校自籌資金解決。在學校自籌資金有限,且自籌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基建款、償還債務、支付利息,學校經費自給能力不足。生活補貼無力發放,職工享受不到學校發展的利益,學校內部矛盾加劇,給學校管理難度加大,影響學校業務的正常開展。
新的調資項目,若中央和地方只給增資政策,不增加經費撥款,即使學校有能力解決人員工資等經費問題,也難以用新增收入償還債務。
二、高中學校債務的風險防范
(一)選擇籌資項目及籌資方式, 防范招生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籌資主要分為主權性籌資和債務性籌資1。主權性籌資方式所籌集的資金為永久性資金,不用歸還及支付使用成本,主要有財政撥款、事業性收費財政返還款等。因而努力擴大招生,并力爭招生政策的穩定,爭取財政全額撥款,大力組織事業性收費,較好地防范招生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債務性籌資方式所籌集的資金到期必須還本付息,主要是從銀行取得的貸款及個人的借款。在招生政策穩定,生源數量和質量穩定,為更快地改善學校環境面貌,可以適當舉債融資搞建設,防范債務性籌資風險。
由于負債大多用于中長期項目投資,投資數額大且期限長,存在著債務性籌資風險。 因此從學校建設項目來看,對于公益性項目如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運動場等基礎設施項目,應采取主權性籌資方式。即這些項目須取得政府立項批準并安排有專項資金,專項資金不足部分用學費返還收入安排,從而達到籌資零風險的目的。對于有穩定收入對應關系的項目,可采用債務性籌資方式,一是向教職工個人融資借款,由于個人借款利率固定,還本付息壓力相對較小;二是利用BOT方式籌資2,即對基礎工程項目實施投資中標,中標的投資者承擔建設資金,建成后投資方按合同獲得一定年限的經營收益權,經營期滿后再把工程設施交回建設方。
(二)加強投資效益分析,化解招生政策變化風險
投資主要包括對外投資與對內投資。目前學校由于資金緊張,對外投資能力不足。在對內投資方面,學校對學生公寓、教學樓、實驗樓、運動場地等基礎設施及實驗設備等進行了較大投資,超過了正常資金承受能力,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帶來極大的財務風險。因而對于有穩定收入的效益項目,學校可積極進行投資,如學生公寓有住宿費收入、學生食堂有盈余收入,對這些項目建設可在一定規模內進行穩妥的投資。而對于運動場地及圖書館等項目的建設,由于沒有對應收入或很難劃分對應收入,應謹慎投資。
(三)辦好債務確認手續,防范收費風險
隨著高中義務教育在發達地區城市的試點推行,高中教育收費政策也將面臨很大的調整。今后收費標準只有降低,不可能提高,并逐步推行免費。新政策實行后,國家將對義務教育學校的債務進行核定,只有程序合法手續完善的債務才能得到較好的確認。
因此舉債項目清楚、舉債程序合法、手續完善、帳目完整,才能更好防范債務確認風險,防范收費風險。
(四)加強內部成本核算,建立內部成本控制預警制度,防范工資政策變化風險
回顧工資政策變遷歷史,國家工資政策的出臺,都不可能兼顧到各種單位的實際情況。而學校實際情況的特殊性,既要保證學校教學業務的正常開展,又要保證學校基本建設的順利進行。在學校支付承受能力許可條件下,可適當進行工資增資,既滿足教職工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也保證學校基建債務還本付息的資金需要,避免學校出現資金周轉困難。
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學期、一個年度內)學校收入規模有一定的量度,在蛋糕就那么大的情況下,就要考慮怎么分法才能滿足各方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學校內部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成本預警制度,適應學校實際情況的需要,在國家績效工資政策落實及學校分配方案出臺后,學校對增加工資開支成本超出可控范圍及時作出反應調整處理。從而防范工資政策制度變化給學校帶來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萬幼清、鄧明然·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傳導機制分析·財會通訊,2008,(8)
2 王崇保·高校財務風險現狀分析及防范措施·教育財會研究,2006,(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