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結合學校實際,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終身發展出發,利用事例,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學會自己去恰當的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生存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根據學校實際,進行典型學生個案研究,尋找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我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問題的發生:Z學習情緒低落
Z是高一(14)班的一名男生,平時上課注意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和課后愛問問題的Z,這幾日的反常情況,看上去Z心里充滿焦慮,上課時變得沉默少語,并時常會看著教室的窗戶外或低著頭發呆,聽課總是漫不經心的,課后也沒有再看到Z拿題來問我,讓我有些擔心,不知道Z是對我上課有什么想法,還是家里有什么事情在瞞著我,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我想Z一定有心事,于是,我決定在課間找Z談一次心,并向其班主任和家長了解實際情況,在了解中,我得知Z這段時間擔心在醫院治療的弟弟,Z的弟弟今年上初二,是一個聽話、愛學習和熱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前幾天,Z的弟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班里的幾位同學因小事發生爭執而打斗起來,便主動上去阻攔,在次過程中被一名同學用水果刀刺傷大腿,現在在醫院治療,事后肇事者既沒有上門賠禮道歉,也拒絕付醫療費用,Z的家里一向清平,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點法律知識都不懂,當然不知道處理此事,在說此事的過程中,Z的眼眶濕潤了,自己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助弟弟,因為這件事情,以前制定的學習計劃被拋在腦后,無心學習,頭腦中一片空白。我怎樣才能要效幫助Z解決這件事呢?我一直思考著。
二、問題的癥結:Z在想什么
為了了解Z在想什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想用什么方式處理這件事情的,我決定陪同Z一塊到食堂吃一次中餐,以便再進一步了解Z的想法,我和Z選擇了食堂角落里人少的座位坐下,在邊吃邊聊的過程中,了解到了Z的想法,Z決定不上學了,回家照顧弟弟,等弟弟好后,找個機會好好報復一下那個刺傷其弟弟的所為的富家子弟,看著那種冷淡的表情和堅定的語氣,我沒有說太多勸阻的話語,我想說太多Z是聽不進去的,Z這種沖動的想法很危險,需要及時想出恰當的方法幫助Z正確處理這件事情,使Z盡快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1、對策與方案
用假設提問法幫助Z認識到學會正確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假設選擇A途徑和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分析后果后做出相應的回答,又假設選擇B途徑和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分析后果后做出相應的回答……,最后幫助學生選擇最恰當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會問題是問題能夠得到合理解決的第一步,但還需要提出解決方案,并采取行動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體現著學生的獨立性和實踐性。讓學生明白,正確解決問題的途徑應該是學會用法律去保護自己,而不是草率行事,接著我幫Z制定了學習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計劃,計劃如下:(1)、自己每天中午在網上查找相關法律知識,并做好記錄。(2)、周末到學校圖書管或書店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并做好記錄。(3)、學習法律案例怎么寫,在一個星期后自己寫出其弟弟事件的法律案例。這個過程中我不定時的檢查Z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并做相應的指導,使Z在學習中不斷增強自我效能感,保證學習計劃的順利完成。
2、方案實施及其結果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Z深刻體會到學會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學習實踐中學會了自己去解決問題,Z寫出了其弟弟事件的詳細案例,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有效的解決了其弟弟的事例。很容易看出Z感到一種收獲的喜悅,很快回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了,并且學習比以前更努力了。
四、問題的再思考
我校大學生多數來源水城縣的各個鄉鎮,學生知識基礎薄弱,法律意識淡薄,學生沒有建立或缺少正確的法律意識,由于沒有正確法律意識,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毫無頭緒,缺乏用正當法律的手段去保護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弱,在沒有問題得到合理解決的情況下,很可能產生許多不良后果。結合學校實際,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終身發展出發,利用事例,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學會自己去恰當的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生存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根據我校實際,進行典型學生個案研究,尋找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我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參考文獻:
[1] 楊耕等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