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業表現水平提出了較為明確、具體的測評標準,使廣大一線地理教師能夠在日常教學中運用此標準指導教學,提高實效。文章從解決真實問題、明確測試內容、合理處理素材、優化問題設置、考查關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針對學業質量水平標準命制試題的基本思路,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關鍵詞:學業質量水平;真實情境;測試內容;素材處理;問題設置
2017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學業質量水平的概念,即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課標同時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明確了不同學業質量水平的標準,對其具體表現進行了描述,在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建議中更明確提出學業質量水平2是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要求,水平4是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要求。課標這一新舉措的出現為一線地理教師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和命題設計上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學業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受到廣大師生的由衷歡迎。
課標中提出的高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是從問題情境、知識和技能、思維方式、實踐活動和價值觀念等維度進行描述的,因此,要把握適當的考查要求,可從測試內容、情境呈現和能力體現等方面進行試題設計。參考近年各類水平考試試題的命題案例,筆者以“河口三角洲”這一知識節點為例,針對不同學業質量水平標準,研究命題實踐中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情境,解決真實問題
情境是問題提出的背景,地理試題的呈現只有依托真實情境,致力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考查,對于學生學科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才有實踐指導意義。試題情境的表現一般有文字和各種圖表,從類型來看,課標對于不同水平等級的情境也有具體描述,大致表現為從日常簡單情境到陌生復雜情境。
針對“河口三角洲”這一知識點,可首先確定如下情境背景:九段沙是中國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位于長江河口外南北兩槽中,由長江攜帶入海的泥沙受到東海海潮的頂托影響而淤積而成,總面積423.2平方千米。九段沙在1950年代開始出水,1990年代后,由于浦東國際機場建設于東海海濱,為減少對候鳥的生態影響,保障航班的飛行安全,上海市在九段沙進行了種青—引鳥的生態工程,栽種了大量蘆葦和互花米草。九段沙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是長江口地區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狀態的河口濕地,也是中國自然生態保護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蘆葦、海三棱藨草等濕地植物茂盛。青蟹、黃泥螺、蟶子等底棲動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冬春之交,大量的鰻鱺幼苗在九段沙水域索餌、越冬,中華絨螯蟹在此產卵、育肥,還是鳥類遷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2005年7月23日,國務院批準建立“上海九段沙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述情境材料中的“九段沙”這一區域背景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屬于陌生情境,有一定探究價值,情境材料中包含了學科研究中地理要素的概念、位置、成因、影響、聯系、變化等主要內容,可從地理位置、地理過程、地理聯系、人地關系等多個角度加以考查,是比較理想的命題情境素材,便于下一步進行素材處理。
測試高水平等級的情境有時還可以選擇學術情境,即從地理學科科研實踐和地理學者的科研論文中選擇合適的情境進行加工,此類情境往往涉及地理專有名詞,對學生的文字解讀和圖表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在等級性考試中常有出現,日常命題實踐中也可適當涉及,以達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目的。
二、研讀課標,確定測試內容
2017版課標對高中地理課程內容有明確具體的表述和闡釋,命制合格性考試標準試題以必修教材的內容要求為準,等級性考試標準則以選擇性必修要求為準。“河口三角洲”這一知識節點所對應的課標相關內容主要有:課標必修1中“1.4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選擇性必修1中“1.3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從目標要求中的行為動詞看,“識別”“描述”涉及的知識和能力層次較低,答案表述可以“多點結構”形式列舉,各要素間的邏輯聯系表現無需非常明確,難度要求相對較低;“解釋”“說明”則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原理規律有較為明晰的理解,明確地理要素間的因果聯系和相互關系,要求學生的答案闡述體現明確的思維鏈條,層次清晰,結構相對完整,對學生的考查層次較高。
通過對課標要求的解讀,上述背景材料可命制如下兩組不同考查標準的試題(表1)。
問題1考查的是某地貌類型的環境特征描述,學生通過圖文解讀辨識出其為河口三角洲后,便可運用地理環境各要素的整體性原理,對該區域的各要素特征進行簡單定性描述,答題中僅涉及少數地理要素之間的簡單聯系,思維鏈簡短單一,學生能力要求較低;問題2考查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區域認知難度大,分析過程中涉及地理事象與過程復雜,要求學生具有較高層次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素材處理,把握探究難度
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地理學科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地理試題的重要考查項目,需要命題人對試題素材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以實現對不同水平層次的考查要求。素材處理的主要原則如下。
1.緊扣測試,去除冗余信息
試題情境材料應科學、簡潔,避免大量冗余信息無謂增加學生閱讀量,也給解題信息的提取造成干擾。不同水平層次的考查,一般通過顯性或隱性信息的呈現及圖表類型的選擇來實現。例如,上述背景材料可分別處理成以下兩種試題情境。
材料一:九段沙是中國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2005年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圖1)。
材料二:九段沙位于上海市外海,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水,90年代后,上海市在當地進行了種青—引鳥的生態工程,九段沙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目前,這里濕地植物茂盛,底棲動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均有大量水生生物在此索餌、越冬、產卵、育肥,還是鳥類遷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