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是由長江大學主辦的石油天然氣工業類綜合性學術刊物。1979年創刊,1989年獲準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273/TE,國際連續出版物號為ISSN1000-9752。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Chinainfo網上中文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用期刊,《中國石油文摘》固定收錄期刊,《古生物學文摘》固定收錄期刊,美國《工程索引》(網絡版)固定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固定收錄期刊,美國《石油文摘》(PA)固定收錄期刊,美國《地質學題錄與索引》(BIG)固定收錄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РЖ)固定收錄期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石油系統優秀科技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辟有《石油天然氣地質》、《石油物探與測井》、《油氣田開發工程》、《石油機械與地面工程》等欄目,主要刊登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適量刊登高質量的研究綜述。讀者對象為石油工業及相關行業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石油天然氣學報》為雙月刊,雙月中旬出版,ISSN:1000-9752,CN:42-1273/TE,地址:湖北省荊州市南環路1號,郵政編碼:434023,每期136頁,大16開國際開本,訂價21.00元(含郵費1.00元),全年共126.00元(含郵費6.00元)。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自然災害學報雜志陶瓷學報雜志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雜志桂林理工大學學報雜志制冷學報雜志聲學學報雜志核農學報雜志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雜志彈道學報雜志兵工學報雜志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1)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不應含有非公知公認的字符。
2)署名應真實可信,并提供每位作者的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編及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何時、何校、何專業大學畢業,最后學位、當前職稱,現從事的工作與研究方向)。
3)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應寫成盡可能多地提供定量和定性信息的報道性文摘(300字左右),也可寫成指示性文摘(100字左右)或報道-批示性文摘(200字左右),其中不應含有參考文獻和非公知公認的字符。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
4)關鍵詞應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自然科學》中選用,也可從公開出版的專業名詞規范中選取,一般可選取3~8個。
5)圖(圖版)和表要精選,切忌與行文或互相重復,參量單位標注準確(量符號用斜體,單位用正體,中間用“/”連接)。
圖要精心設計和繪制(有刻度線的框圖用坐標紙繪制),結構應簡潔、明了(圖中不宜有太多字符),圖幅大小適中(幅寬以8cm或16cm為宜)。
作為圖版的照片應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并附有圖版說明;一般只收黑白照片或素描稿。
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表項應具全(包括表序、表題、欄頭、欄目和表注)。
6)注釋是對文章所屬基金項目、第一作者簡介、行文中某一特定內容所作的解釋或說明,以及對非公開發表的文章、私人信件、研究報告、內部資料等的引注,一般置于當頁地腳。
7)參考文獻著錄作者直接參閱過的公開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公開出版的圖書和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的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予以標注。文獻的責任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書寫(外國人名應縮寫);責任者超過3人的只寫前3位,后加“等”。著錄格式如下:
專著[序號]主要責任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注).譯者(對譯著而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論文集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篇名[A].專著或論文集主要責任者.書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責任者.篇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標準規范[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專利[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批準日期.
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石油天然氣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結構和變形特征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珠江組沉積環境及演化準噶爾盆地中央坳陷侏羅系三工河組沉積相與層序地層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A-1井區珠江組沉積相研究及其演化分析咸水湖相原油芳烴組成特征及地化意義——以柴達木盆地西部南區為例建南構造志留系流體封存箱與油氣運聚地震資料在地質建模中的應用方法探討——以旅大27-2油田相建模為例斷層封堵技術在尼日利亞p64區塊應用利用優勢潛力指標評價剩余油潛力分布研究——以雙河油田北塊Ⅳ5-11層系為例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韓江組下段層序地層與有利目標預測分頻技術在塔河油田石炭系薄儲層預測中的應用東營凹陷王家崗地區原油成因類型及成藏特征分析復合反“Y”字型構造中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過程物理模擬研究——以黃驊坳陷港東構造帶為例焉耆盆地寶浪蘇木構造帶油氣優勢運移通道研究泌陽凹陷北坡油氣富集規律與二次勘探潛力分析長嶺斷陷火山噴發類型及火山巖展布特征研究儲層分析中火山巖巖性的測井識別庫車坳陷恰克馬克組烴源巖特征蘇北盆地泰州組一段重礦物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儲層構型界面層次表征應用海相經典模式分析綏濱坳陷層序地層模式淡水油藏中低對比度油氣層成因及識別技術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