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報雜志
地質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學術季刊。1922年創刊。原名Bullelin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中國地質學會志》),為英文季刊。主要刊載中國地質學會會員的地質調查研究成果和學術年會上宣讀的論文。1952年《中國地質學會會志》與《地質論評》合并,更為現名,以中文刊出,并附英文摘要。1979年起,由地質學家程裕淇任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1988年起,增出了《地質學報》英譯版。
《地質學報》以反映地質學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中遇到的地質學基本問題的研究成果為主要任務,兼顧地質學方法和技術等,涉及地史學、地層學、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礦床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區域地質學以及地質勘探的理論、方法、技術等地質學的各個領域及其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截至1990年底共出版64卷(每卷4期)。
地質學報雜志獲獎情況:
中科雙獎期刊、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地質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A化學文摘(美)(2009)、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Pж(AJ)文摘雜志(俄)(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地質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ISSN:0001-5717,CN:11-1951/P,地址:北京阜成門外百萬莊26號,郵政編碼:100037。
地質學報雜志社相關期刊-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微體古生物學報雜志古生物學報雜志礦物學報雜志地質與勘探雜志沉積學報雜志古地理學報雜志巖石學報雜志地理學報雜志應用力學學報雜志地質學報雜志社投稿信息1.正文:長度不限。一般應有地質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結論等幾部分(尤其對投向英文版的論文,必須包含這些內容)。
投向《地質學報》(英文版)的稿件,行文必須規范、通順,請附相應的中文稿,以備準確理解原文含意。
2.圖件:①凡涉及國界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上。
②圖件請用CorelDraw9.0或14.0版本格式。彩色照片(包括圖版)請提供600dpi以上的JPG格式文件。
③圖件大小有三個規格供選擇,半欄:圖寬80mm,最高245mm;通欄:圖寬168mm,最高245mm;整版臥排,圖寬235mm,最高170mm(以上高度均含中英文圖名和說明)。
中文字體請用宋體,英文和數字請用TimeNewRoman字號為8號字大小。
④圖件不同區域可用通用地質花紋(或符號)區分,除照片外,一般不用灰度圖。若必須用灰度圖表示不同區域時,灰階應盡量少,階差應盡量地大。
⑤圖件若為彩色照片者,可選擇集中制成圖版。也可集中在一個頁碼上,做成彩色插頁。
⑥圖名、圖例注釋都應有相應的英文說明。
3.參考文獻:本刊采用著者年制,文中用圓括號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黃汲清,1978,1984;黃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李春昱,1959;
李春昱等,1980;Smithetal.,1990,1992,1996;Иванов и др.,1999)”(同時列出多篇文獻時,次序按年代先后)。所有文獻均放在“參考文獻”標題之下。文種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文章請列出全部作者。
但專著可按原書封面樣式給出,其中的論文寫“見:XXX主編.”項時,指明主編一人即可(“見:XXX等主編.”)。每一條文獻的列出格式請參照我刊2001年以來的文章。
4.注釋:引用非公開出版物時可用腳注標出,也可在文后單列注釋一欄,格式與參考文獻相同。
5.英文摘要:在《地質學報》中文版和《地質論評》上發表的論文必須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題名、作者、作者單位、內容提要和關鍵詞。作者和作者單位均應為全名,內容提要與相應中文提要一致,最好更為詳細。
6.作者簡介:主要介紹作者的學術經歷,自1998年起增加了電話、電子信箱、傳真等,便于讀者與作者直接聯系。
7.圖版:本刊圖版集中用銅版紙印刷,圖版尺寸為170mm×240mm(包括一行圖版說明:XXX等:文章題目〓圖版Ⅰ),圖版的分幅照片應用阿拉伯數碼編號。每一圖幅的說明集中列于論文的參考文獻之后,英文摘要之前;也可直接放在圖版的底部。
地質學報雜志社編輯部征稿塔里木盆地東北部新元古代花崗質巖漿活動及地質意義廣西欽甲花崗巖體單顆粒鋯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質意義四川省會理縣河口地區輝綠巖體的鋯石SHRIMP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吉林輝南幔源橄欖巖流變學與組構特征及其動力學啟示新疆西天山查汗薩拉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穩定同位素研究寧夏香山群徐家圈組基本沉積單元中上揚子地區早古生代烴源巖沉積環境與油氣勘探鄂爾多斯盆地神木氣田太原組沉積特征與演化安徽無為—巢湖地區中下二疊統碳酸鹽巖成巖作用火山巖風化體儲層控制因素研究——以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卡拉崗組為例礦物潤濕性對儲層烴類包裹體形成制約的實驗研究鄂西長陽南華系地球化學特征的氣候指示意義及地層對比蘇魯超高壓變質巖中地震波速隨圍壓的變化規律北蘇魯超高壓變質巖鋯石中的礦物包體蘇魯超高壓榴輝巖中的鈦成礦作用:大陸板塊匯聚邊界的成礦作用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主孔榴輝巖中金紅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華北克拉通呂梁-五臺地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花崗巖的Nd-Sr同位素地球化學及其成因意義CCSD主孔榴輝巖中磷灰石的礦物化學特征及對榴輝巖中F、Cl、Sr等元素地球化學行為的影響龍泉關韌性剪切帶同變形花崗巖的構造特征及其獨居石測年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主孔30003500m花崗質片麻巖地球化學性質及其成因機制中國新疆羅布泊鹽湖斷裂構造特征、形成機制及成鉀意義南蘇魯晚中生代花崗巖的形成年齡及源區江蘇東海片麻狀堿性花崗巖的地球化學及其構造指示意義中國大陸科學鉆探主孔榴輝巖中重晶石的發現及其意義CCSD主孔金紅石與石榴子石中鋯石包裹體的Hf元素地球化學特征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