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雜志
中國地質雜志基礎信息:
《中國地質》(雙月刊)是由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在原《中國區域地質》(季刊)內容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反映中國地質調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中國地質雜志辦刊宗旨:
《中國地質》(雙月刊)的辦刊宗旨是:以基礎性、公益性、學術性為特色,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展示國家層次、高水平的學術科研成果,著重反映地質大調查和科研中具有創新性、前沿性、綜合性、導向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學科研人才。
中國地質雜志欄目設置:
《中國地質》(雙月刊)主要報道基礎地質(包括地層、古生物、構造地質、巖石、礦物、區域地質等)、礦床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含生態地質和災害地質)、遙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信息等研究成果。
中國地質雜志雜志榮譽: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地質學類);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收錄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CA化學文摘(美)(2009),Pж(AJ)文摘雜志(俄)(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中國地質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0-3657,CN:11-1167/P,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45號,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雜志社相關期刊- 地質論評雜志地質通報雜志地質學報雜志地質與勘探雜志中國工作犬業雜志中國草食動物雜志中國沙漠雜志中國測繪雜志中國科技財富雜志中國科技信息雜志中國地質雜志社投稿信息1.來稿請寄一式二份打印稿(本刊原則上不接受手寫稿),圖版、照片請用原件。請作者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請在來稿中注明。作者投稿時應聲明稿件專投本刊且未正式發表,切忌一稿多投,如有違反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承擔。
2.請另附紙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等,并提供3~5位可能的審稿人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供編輯部參考。
3.編輯部將在收到來稿后的3個月內答復您是否錄用。如在3個月后仍未接到本刊是否錄用通知,您可改投他刊。
4.本刊除具有印刷版外,還具有光盤版和網絡版等電子版本。稿件一經錄用,所有版本的版權即由作者轉讓給本刊,凡不愿將自己的文章以光盤版和網絡版形式發表者,請投他刊。
5.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文字和技術性刪改,對實質性內容的修改,則應征求作者同意。
6.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練。正文標題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各級標題用1、2、3……;1.1、1.2、1.3……表示,依次類推,頂格書寫。
7.在首頁腳注處注明:①如為基金資助的研究項目,請注明基金名稱和編號;②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位、職稱、從事的主要工作、E-mail地址、及聯系電話等。
8.論文的書寫順序為中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字)、作者姓名(同單位作者一般不超過4人,多單位作者一般不超過6人)、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地、郵政編碼)、中文提要及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目、作者漢語拼音、作者所在單位的英文全稱(包括所在地和郵編)、英文提要及關鍵詞。每篇論文的篇幅(包括提要、圖、表、參考文獻)以10000~12000字為宜,最多不要超過20000字。中文提要一般為200~300字,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4部分內容;關鍵詞一般3~8個。英文提要及關鍵詞則與中文的相對應。
9.對稿件要求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使用要準確。
10.圖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圖表。插圖要主題突出、圖面結構合理、線條粗細疏密合適,圖內文字及數字均要求用宋體字,圖中內容要與圖注和正文敘述相符。圖件要求按印刷時的實際尺寸進行計算機制圖,使用線段比例尺。雙欄排圖不寬于8cm,通欄排圖不寬于17cm。如有條件,圖件最好用CorelDRAW軟件繪制,如用其他軟件繪制,則請轉成JPG格式,分辯率為300dpi)單獨拷貝原文件。中文圖名、圖注置于圖的下方,英文圖名、圖注則放在中文之下。圖中代號能直接在圖注中標出的就不再在圖例中列出。內容較簡單的表格盡量使用三線表。中、英文表名放在表格上方。測試數據要在表格下方注明測試者、測試方法、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條件、精度及誤差范圍等。
11.凡文稿中引用他人資料和結論者,務請按《著作權法》的規定標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來源,在文末的參考文獻中寫出,否則責任由來稿人自負。參考文獻只列出作者直接閱讀過的與本文有關的最主要的文獻。請不要列入非公開發行的文獻,必要時可用腳注處理。引用他人未發表過的資料或數據,應征得有關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說明。參考文獻要按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編排,其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期刊:[序號]作者姓名(不超過3人者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前3名,后加“等”或“etal”).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訖頁;專著[序號]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訖頁;論文集:[序號]作者姓名.出版年.析出題名[C]//編者名(ed./eds.).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訖頁。如所引用的文獻為中文,則在其下應列出相應的英文,并在括號內注明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2.作者在收到錄用通知及退改意見后,務請及時將編輯加工標注過的原稿、修改后的打印稿、清繪好的圖件和電子文檔寄交本刊編輯部。
中國地質雜志社編輯部征稿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達布錫勒圖巖體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華北寒武系二級海侵背景下的沉積趨勢及層序地層序列:以北京西郊下葦甸剖面為例右江盆地北部中晚泥盆世層序充填特征分析黔南獨山地區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早期沉積特征及層序地層研究東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組特征寧夏中奧陶統香山群徐家圈組大地構造環境分析瓊東南盆地崖城13-1氣田漸新統陵三段沉積物源綜合分析云南羅平生物群產出層位沉積微相及其化石富集規律云南普朗斑巖型銅礦成礦巖體的基本特征黑龍江省嫩江縣三礦溝礦區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豫西南赤土店鉛鋅礦床地質、流體包裹體和S、Pb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區域成礦規律對華南大地構造屬性的聯系無外加流體、350℃和差異應力條件下硫化物再活化實驗研究成礦系統:地球動力學的有效探針氧化鐵型銅-金(IOCG)礦床的地質特征、成因機理與找礦模型鈣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進展西藏首例獨立鉬礦——岡底斯沙讓大型斑巖鉬礦的發現及其意義甘肅寨上金礦床中白鎢礦礦體的發現及其特征粵中三水盆地構造-巖漿事件與礦集區形成論內蒙古白云鄂博群和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鈮-鐵礦床成礦的年代云南個舊錫礦田堿性巖和煌斑巖LA-ICP-MS鋯石U-Pb測年及其地質意義埃達克巖與皖中沙溪斑巖銅礦的成礦作用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2441.html